湖南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欢迎您! 管理入口 湖工首页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科专业 > 学科建设 > 正文
省级一流培育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简介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16日 点击:

一、学科现状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学校省级一流培育学科,下设一个本科专业环境工程,2010年开始招生,2014年通过学士学位授权评估,2016年被批准为校级“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8年被立项为校级工程认证试点专业,2019年确定为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校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1个。建有环境污染修复、水污染控制、环境微生物、固体废弃物处理以及精密仪器实验室,总面积800余平米,设备资产总值700余万元。

本学科共有教师2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讲师13人,拥有博士学位12人,硕士学位8人,基本形成了一支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合理,朝气蓬勃,治学严谨,业务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1人入选湖南省121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1人获得湖南省教学竞赛三等奖,2人入选衡阳市青年科技人才托举计划,3人入选校级拔尖人才,获得国家留学基金7人次。

近年来,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湖南省一流课程1门,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优秀青年项目2项,横向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0余篇,获得2019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

二、学科方向凝练

围绕团队目前的研究基础,在水、土重金属污染治理方面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在推动有色金属矿区环境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瞄准衡阳市有色金属及新型合金产业链下游水土环境污染控制方向,有针对性地凝练出以下3个方向。

方向一:水体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

该方向主要是采用环境生物技术和化学吸附与催化技术去除污水中的化学染料和无机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氮磷、硼等。环境生物技术包括人工湿地、植物-浮岛以及微生物吸附等,化学技术包括生物炭、硅钙石吸附以及光催化降解染料污染物,最终将污水修复成具有健康生态功能的水体。

采用环境生物技术进行环境治理,成本较低,环境友好,几乎不产生二次污染物,是未来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发展方向。化学吸附与催化技术采用的生物炭、硅钙石等材料以及光催化技术对环境几乎没有破坏,也是未来绿色环保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因此,本研究方向发展前景广阔。

方向二:农作物重金属污染控制技术

该方向主要开展低重金属积累农作物品种吸收转运重金属的机理研究,阐明低重金属作物品种可食部分低量积累重金属的分子机制,为培育低重金属农作物新品种奠定基础。

筛选或培育的低重金属品种种植在中轻度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可以生产出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农产品。因此,基于我国人多地少且大面积农田受重金属中轻度污染的国情,为保证农产品安全,采用低重金属作物品种进行农业生产前景广阔。

方向三:污染土壤修复与安全利用技术

该方向主要开展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与调控以及基质改良。从化学螯合剂、小分子有机酸和生物复合性天然提取液中筛选出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强化效果佳、成本低廉的土壤改良剂,以超富集植物为材料,研究其对土壤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态的促进效应和植物修复的强化效果。

开发新型土壤重金属钝化剂,施用在超富集植物修复后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可以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活性,减少其向农作物可食部分转移,使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为我国重金属污染土壤安全利用与食品安全提供保障。前期对传统土壤改良剂修复重金属污染稻田的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研制出效果好价格低的新型改良剂配方,有望实现中轻度重金属污染稻田的安全利用。

三、师资条件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师资一览表

研究方向

   

出生年月

最后学历

或学位

职称

学科背景

备注

水体污染控制与环境生物技术

周立

1967.11

博士

教授

化学工艺

学术带头人

杨丽

1980.02

博士

工程师

环境工程

学术骨干

王蓓

1992.03

博士

讲师

环境科学

学术骨干

曹攀

1991.12

博士

讲师

冶金物理化学

学术骨干

李大军

1979.08

硕士

副教授

环境工程

 

刘赛

1982.10

硕士

讲师

软件工程

 

周唯

1989.02

硕士

讲师

环境科学与工程

 

农作物重金属污染控制技术

辛俊亮

1980.11

博士

教授

环境科学

学科带头人

黄白飞

1983.01

博士

教授

生态学

学术带头人

申创

1990.03

博士

讲师

生态学

学术骨干

贺惠

1965.02

学士

副教授

环境工程

 

周雯婧

1983.07

硕士

讲师

环境科学

 

彭丽婧

1981.12

硕士

讲师

环境工程

 

谢志红

1990.07

硕士

讲师

环境工程

 

污染土壤修复与安全利用技术

黄俊歆

1982.07

博士

教授

安全技术及工程

学术带头人

黄樱樱

1991.06

博士(后)

副教授

生态学

学术带头人

聂艳秋

1966.07

博士

教授

环境工程

学术骨干

付惠玲

1992.07

博士

讲师

生态学

学术骨干

廖琼

1992.01

博士

讲师

植物营养学

学术骨干

阳彦

1984.07

硕士

讲师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宋艳芳

1988.02

硕士

讲师

地质学

 

 

四、科研条件

本学科建有环境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分析化学、精密仪器等实验室,110 m2温室1个。拥有ICP-MS、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梯度PCR仪、高速冷冻离心机、凝胶成像系统、显微成像分析系统、正置荧光显微镜、光合仪、核酸蛋白测定仪、微波消解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凯氏定氮仪、BOD测定仪、COD测定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真空冷冻干燥箱等仪器设备,具备了从事环境科学、植物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研究的条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