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寻访红色历史记忆感受红色历史文化,团队于7月9日冒雨动身前往毛泽东留学第一站--石仑关。感受毛主席当时见到此景产生的情感,寻访红色历史遗迹,找寻红色精神。团队乘坐公交车到达石仑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个石头轮子上面写了石仑关三个打字,我团在此合影留念。
进入关内,扑面而来的是一片竹林,梅、兰、竹、菊自古就有花中四君子的美誉,竹子秉性高洁,飘逸俊朗,古代多用来形容正直、不屈的人物,例如屈原、文天祥等,足见其铮铮傲骨,不畏严寒酷暑,不畏风霜雪欺,因而深受我国人民喜爱。作为读书人,沉醉在这儒雅的竹林里再好不过了,这雨中的竹林更是绝佳的美景。可以试想一下面对这样美丽的风景当年的毛主席会有怎样的心情,此情此景可谓耐人寻味。
1917年的夏天,时年24岁就读第一师范的毛泽东与同学萧子升一起,带着简单的行囊,在宁乡夏铎铺石仑关开始了对中国农村的游学调研之路。此次调研,毛、萧足迹遍布宁乡、益阳、安化、沅江等五个县,历时一个多月,行程900多公里。毛泽东在宁乡的这一段游学路,经过宁乡夏铎铺镇-香山公园-县城-?龙山-云山书院-沙田镇杓子冲-沩山密印寺等,结交了农民、船工、财主、老翰林、掌柜、寺庙方丈各色人等,写下了不少笔记和一些诗词歌赋。
毛泽东到达石仑关时突遇大雨,而毛泽东的伞已经破旧不堪,于是来到李家伞铺。因为毛、萧二人囊中羞涩,买不起伞,故毛泽东现场赋诗一首《七律骤雨东风》:野渡苍松横古木,断桥流水动连环。客行此去遵何路?坐眺长亭意转闲。店主非常钦佩毛主席的才华,遂赠送油纸伞给二人。
在寻访的过程中团队路过许家老屋,许家老屋原住户系一许姓人家,由于早年进城定居,这乡下的房子即空置荒废下来,被作为一处追寻乡村记忆的景点利用起来。许家老屋的墙上写了一行红色大字,虽然因为年代的问题已经模糊,但仍然可以看清毛主席语录这几个
字。
雨越下越大,队员们参观到忠义亭决定在此停留,讨论一下各自的感受与见解。
这次活动让大家体感受到了毛主席当年游学时的艰辛,可以说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
湖南工学院数能学院赴湖南省宁乡市
花明楼镇体验红色历史及调查实践团
2019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