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相关专业已有40多年的办学历程。为了对接湖南省“三高四新”发展战略,学校于2021年将材料类专业进行整合,组建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教研室、高分子-复合材料联合教研室、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教研室、材料科学与工程教研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新型建筑材料研究所、有机高分子材料研究所等基层教学科研机构。
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严格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获评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党委下设3个教工党支部,3个学生党支部,教工党支部书记均按“双带头人”标准配备,学生党支部书记均由辅导员担任,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持续增强。学院1个党支部获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党支部获评“全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师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突出,涌现出一批“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湖南省优秀大学生党员”“百佳大学生党员”、“衡阳市优秀共产党员”、校“思政先进个人”“师德楷模”“最美班主任”“先进工会干部”等优秀师生典型。
学院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湖南省“十三五”“十四五”一流应用特色学科。学院现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材料科学与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湖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湖南省特色专业,并于2022年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受理了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材料科学与工程为新建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4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2人;博士55人,占比86%;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54人,占比84%。拥有一大批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南省教学名师、湖南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湖南省杰青、湖湘青年英才、湖南省科技托举人才、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小荷”人才、省级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头衔或荣誉的优秀教师。
学院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湖南省一流(精品)本科课程11门,编写教材6部。现有实验室面积47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近2000余万元。拥有湖南省工程研究技术中心3个,湖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心1个,湖南省高校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创业教育基地2个。校企共建校外实习基地20余个,其中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并与南方水泥、海螺集团、中建西部建设等建材龙头企业共建新型建筑材料现代产业学院,并已获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
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杰青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4项,省级科研项目44余项,企业横向项目124项。在Nano Energy、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30余篇,授权专利23项。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奖2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奖1项、衡阳市科技进步奖2项、行业科技奖4项。开展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12项,产生经济效益近20亿元。现有生物降解材料、轻质高强透水混凝土、功能碳复合耐火材料、节能智能窗凝胶材料、工业废渣建材资源化、高导热电子封装材料等技术成果有待转化。
学院现有本科生1837人。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近五年,获批省级以上创新创业项目165项,其中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奖4项、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22项;获“挑战杯”国家级奖励1项、省级特等奖1项、银奖8项、铜奖13余项;获中国青年创青春大赛金奖1项、获湖南省“金种子”杯优胜奖1项,获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竞赛、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大赛、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作品大赛、混凝土材料设计大赛、高分子材料实验实践大赛、冶金科技大赛、化学实验设计大赛、化学化工等专业学科竞赛国家级奖37项、省级奖100余项。毕业生考研升学率连续4年全校第一,就业落实率均每年位于学校前列。
(数据更新至2025年9月)
版权所有@湖南工学院 |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衡花路18号 | 邮编:421002
湘教QS3-200505-000096 | 湘ICP备 11007652号 湖南工学院智慧校园建设与管理中心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