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您现在的位置: 本站首页 > 学科专业 > 工程认证 > 正文
专业毕业要求制(修)订指导意见
浏览数:次 发布时间:2021-10-12 打印本页

毕业要求是对学生毕业时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描述,包括学生通过本专业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养。专业必须有明确、公开、可衡量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为更规范地制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各专业毕业要求,特制定此指导意见。

一、毕业要求的制定

毕业要求的制(修)订应坚持自顶向下的设计原则。在制(修)订专业毕业要求时,应首先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然后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修)订专业毕业要求。专业毕业要求是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基本能力要求,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应该达到的职业能力预期,专业毕业要求应能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成有效的支撑。

根据认证实质等效原则,毕业要求应完全覆盖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关于工程知识、问题分析等12项毕业要求,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不低于认证标准的要求,不要求专业的毕业要求与认证标准逐条对应,更不要求直接照搬照抄认证标准的内容。只要能够实现对标准的覆盖,专业可以采用与标准相近的表述方式,也可以采用完全不同的表述方式。

要保证对认证标准要求的覆盖,首先应做到对认证标准内容的正确理解。一方面,专业应明确认证标准中技术、非技术能力等要求的内涵,实现宽度上的覆盖;另一方面,专业应明确,认证标准中12条毕业要求通过适当的表述,尤其是通过对特定动词的使用,将毕业生应具备的内在知识、能力、素质转变为可观测、可衡量、可评价的行为表现,这些外显的行为表现反映了毕业生具备能力的程度。专业在制定毕业要求时,要注意动词的使用,以保证对标准深度上的覆盖。

专业的毕业要求还应符合毕业生能力水平实际,过高的毕业要求也是不合理的。

总之,专业毕业要求应支撑培养目标、覆盖通用标准、聚焦复杂工程问题解决、体现专业特色、符合专业实际。

二、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分解

专业制定毕业要求后,应对毕业要求指标点进行合理分解,分解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便于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二是便于达成评价。围绕这两个目的,专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对毕业要求进行适当分解,形成若干指标点。指标点分解的方式和数量没有统一要求,一般情况下,针对不同的指标项也不尽相同,但是按照易落实、可评价的原则,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是指标点应具有逻辑性,能够符合学生能力形成的规律,而不是简单对指标项文字表述的拆分。

二是指标点应采用适当的动词引导,将指标点反映的能力要求转变为可观察、可测量的学生行为表现。

三是指标点应能反映程度的要求,要符合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要求。

四是要体现本专业的特点,包括专业领域特征和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

指标点分解的合理性直接反映专业对毕业要求的理解,检验分解合理性最直观的标准是观察分解指标点所对应的课程(教学环节)。一般情况下,一个指标点对应的课程过多,或者一门课程支撑的指标点过多都说明分解欠合理。

由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需要课程(教学环节)的支持,因此衡量也是基于课程来实现的。从可衡量的角度看,技术类毕业要求的指标点分解应有利于与学校现行的“基础/专业基础/专业”的课程分类方式对接,符合由浅入深的教学规律,应按照能力形成的逻辑 “纵向”分解。非技术类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的关键是对相关能力和素养的内涵进行清晰表述,只有做到清晰表述才可能纳入教学内容并进行有效评价。非技术类毕业要求可按照“能力和素养要素”进行分解。

三、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矩阵

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是支撑毕业要求达成的充分必要条件,即课程设置能够充分支撑毕业要求,同时,每门必修课程都必不可少,都应发挥相应的支撑作用。也就是说,如果课程支撑不充分,将影响毕业要求达成,如果必修课程没有承担支撑任务,说明该课程无需设置为必修。因此,在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矩阵中,各项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能够有对应的课程支撑,同时,每一门必修课程都应该在矩阵中找到位置。

、其他

指导意见自发文之日起施行,由学院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解释。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1 10 11



版权所有@湖南工学院 |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衡花路18号 | 邮编:421002 | 邮箱:nic@hnit.edu.cn

湘教QS3-200505-000096 | 湘ICP备 11007652号  湖南工学院网络信息中心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