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您现在的位置: 本站首页 > 党群工作 > 党务工作 > 正文
2025年材料学院党建工作计划
浏览数:次 发布时间:2025-03-06 打印本页

2025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奋力谱写教育强国新篇章的关键之年。为全面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各项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根据上级党委关于基层党建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总体目标: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以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关键,着力强化政治引领,着力夯实组织基础,着力提升育人成效,着力激发创新活力,全面提高学院党建工作质量,为申硕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强化政治建设 筑牢思想根基

一是深化理论武装,提升政治能力。

健全学习机制。完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第一议题”制度,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推动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

丰富学习载体。创新学习形式,探索运用“情景式教学”、“案例式研讨”、“体验式学习”等方法,增强理论学习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平台、“校园网”、“宣传栏”等线上线下阵地,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突出学习重点。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组织开展 “学习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师德师风建设年”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会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切实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是加强思想引领凝聚奋进力量。

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管理。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课堂教学、教材选用、网络舆情、校园文化阵地等方面的管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确保校园意识形态安全。

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充分利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教师节”、“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师生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正能量。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引导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争做“四有” 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严肃查处师德失范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

(二)夯实组织建设 激发基层活力

一是建强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凝聚力。

规范组织生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创新组织生活方式,探索“线上+线下”、“理论+实践”、“ 学习+服务”等多种形式,增强组织生活吸引力和实效性。推广“党员政治生日”、“重温入党誓词”等政治仪式,强化党员身份意识和责任意识。

推进党支部“五化”建设。对照《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和《高校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全面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党支部建设质量,加强党支部书记培训,提升专业化水平

开展“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力争获评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争新增1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或样板支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是建强党员队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坚持“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工作程序,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确保发展党员质量。注重在高学历教师、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组织开展“学习培训提素质、立足岗位作贡献”主题实践活动,提升党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先锋模范作用。严格党员日常管理,落实党员积分制管理、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增强党员的党员意识和组织观念。做好老党员和困难党员关怀慰问等工作,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搭建党员作用发挥平台。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组织党员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组建党员突击队、党员服务队,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充分发挥党员的骨干带头作用。深化“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组织党员联系师生、服务师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三)深化融合发展, 提升育人成效

一是推进党建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构建 “大思政” 工作格局。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党建带思政,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思政教育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对思政教育工作的统筹谋划、组织协调和督促落实,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联动、全员参与配合的“大思政” 工作格局。

拓展思政教育载体。创新思政教育形式,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网络空间等各个环节,实现“课程思政”、“科研思政”、“实践思政”、“文化思政”、“网络思政”协同发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思政育人体系。例如,开展“红色基因传承”系列活动,组织师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寻访红色足迹、聆听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

提升思政队伍素质。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党支部书记、辅导员、班主任等队伍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构建专兼结合、协同发力的思政工作队伍体系。

二是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党建工作融入学科建设。在学科建设规划制定、资源配置、平台搭建、人才引进等方面,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把关和引领作用,确保学科建设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推动党建工作与学科特色优势相结合,立项2-3个思政项目凝练学科特色党建品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学科发展。

党建工作融入课程建设。深入推进“课程思政” 建设,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融合。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推广“课程思政”建设经验,提升课程育人成效。

党建工作引领科研工作。通过党建工作,激发学院教师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推动科研团队不断攻克难题,特别是在国家自然科学课题上的申报和横向课题的申报上,整合学院内外的人才、资金、设备等资源,为取得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供支持和保障。

党建工作助推社会实践。学院党委注重社会实践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三下乡”、“创新创业”比赛等实践形式,将学院的科研成果、教学案例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践内容,挖掘潜在的实践资源和育人资源,达到全员、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党建工作助力创新创业。及时宣传上级有关政策,抓好创业典型培育,抓好优秀典型事迹宣传,抓好2025届毕业生创业工作落实,抓好“金种子”等大大学生创业赛事组织。





版权所有@湖南工学院 |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衡花路18号 | 邮编:421002

湘教QS3-200505-000096 | 湘ICP备 11007652号  湖南工学院智慧校园建设与管理中心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