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智能化测绘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开启文保新征程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11日 

2024年12月10日上午,南方测绘集团湖南分公司的王敏总监在建工楼6404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智能化测绘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的讲座,为现场观众深入解读了测绘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创新应用与广阔前景。

讲座伊始,王敏总监通过播放公司宣传片,展示了南方测绘在测绘领域的强大实力与卓越成就,彰显其作为世界级测量装备和地理信息应用提供商的领先地位,让大家对测绘技术的广泛应用有了直观感受。随后,王敏总监深入剖析了测绘技术的发展脉络,从古代测绘到现代测绘的模拟测绘时代、数字化测绘时代、信息化测绘时代,再到当下的智能化测绘时代,详细阐述了各阶段的特征与技术变革。在智能化测绘时代,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测绘学科深度融合,使测绘工作迈向高度智能化,能够精准高效地获取所需数据,极大地推动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发展。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内容讲解中,王敏总监着重介绍了不可移动文物的数字化项目实施流程。他指出,随着国家对历史文化保护的高度重视,相关政策如2021年《关于城乡建设度加强历史文化保护的意见》的出台,明确了到2025年要构建完善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实现应保尽保。当前正在进行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更是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全面梳理的契机。此次普查涵盖多种文物类型,其流程包括信息填报与收集、本体边际坐标获取等。以衡阳大庙为例,详细讲解了外业采集工作,如利用RTK、全栈仪、三维激光等先进设备进行测量与建模,内业处理则涵盖坐标绘制、倾斜摄影模型生成、三维激光精细化建模以及专业图纸绘制等环节,让听众对不可移动文物的数字化保护有了清晰透彻的理解。此外,王敏总监还介绍了可移动文物的智慧文博管理系统,通过多种三维激光设备,能够精准获取文物的三维、纹理、尺寸等详细信息,构建真实珍贵的文物模型,实现文物的数字化存储与展示。同时,展示了文物修复案例,借助三维建模技术为文物修复提供了精确的数据支撑,有力提升了文物修复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在考古领域,测绘技术同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遗址测绘到发掘测绘,实时记录与精准数据采集为考古研究与文化遗产保护筑牢了坚实根基。王敏总监特别强调了测绘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广阔就业前景。随着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大规模推进,对掌握测绘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的专业人才需求急剧增长。其所在的南方测绘集团作为行业领军企业,不仅在技术研发与项目实施方面成绩斐然,还积极为专业人才搭建广阔的发展平台。公司每年均有招聘计划,并通过多种渠道为毕业生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同时,积极与学校开展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与技术支持,助力人才培养。

此次讲座内容丰富详实、案例生动鲜活、技术前沿先进,不仅拓宽了师生们的学术视野,使大家深刻认识到智能化测绘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关键作用与应用前景,也为测绘专业与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的学生明确了学习方向与就业路径。王敏总监的分享如同一盏明灯,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注入了强大动力。(文/魏生婷 图/卓玉静 审稿人/一审:朱永忠 二审:庞朝晖 三审:余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