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我校科研项目建设,提升教师科研能力,12月31日上午,智能制造与机械工程学院在汽车研究院7348会议室成功举办了一场关于“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几点体会”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特别邀请了湘潭大学刘思思教授作为主讲嘉宾,学院李天生院长与学院众多教师到场参与。

李院长在开场致辞中介绍了刘教授的学术背景,并强调了本次讲座对提升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标率的重要性。李院长指出,希望大家珍惜此次学习机会,提升申报质量,助力学院的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讲座围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流程与技巧展开,分为六大部分,内容详尽、系统且富有实用性。刘思思教授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的总体趋势谈起,结合近年来的政策变动,深入解析了基金申请的最新动向与方向,帮助与会人员更好地理解国家科研支持的重点方向。
在“如何选题”环节,刘教授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挖掘具有创新性且符合国家需求的课题。她强调,选题要紧跟科技发展趋势,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接着,刘教授详细介绍了如何撰写基金申请的摘要,并指出摘要要简洁明了、突出研究意义和创新点,务必吸引评审专家的关注。
讲座的核心部分是关于立项依据、研究内容与目标的撰写。刘教授讲解了立项依据的构建技巧,强调要立项依据中需要引出关键科学问题,同时申请项目要有扎实的研究基础。她还提出,明确的研究目标与具体的研究内容是评审专家判断项目是否可行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设计研究方案时要做到目标清晰、方法可行。
随后,刘教授详细讲解了“技术路线”的制定与研究方案的组织。她指出,研究方案应涵盖从问题提出到解决方案实施的全过程,而技术路线的合理性则直接关系到项目能否成功立项。她强调了跨学科协作的重要性,指出多学科交叉融合能够大大提升科研项目的创新性与影响力。
最后,在讲座的互动环节,刘教授耐心解答了教师们关于选题、申请策略、研究设计等方面的疑问,并分享了她的个人经验。她强调,科研人员应具备前瞻性思维,确保选题与国家需求契合,并在申请书中做到科学性与实用性的结合。
通过此次讲座,学院教师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流程和要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尤其在选题、研究设计与技术路线的制定上获得了宝贵的指导。学院表示,将继续举办类似学术讲座,助力教师科研水平提升,推动学院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此次讲座为学院科研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教师们的科研意识和基金申请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为未来的科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图/刘鹏程 审稿人/一审:刘鹏程 二审:叶拓 三审:李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