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机械工程学院2020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施细则

发布日期:2020年08月03日 编辑: 点击:[]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本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为了加强我院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和管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校有关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的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现将我院2020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安排如下:

一、组织工作

由刘吉兆、肖志信组织相关人员成立毕业实习、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制定2020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计划及实施细则,审核指导教师、外聘教师、评阅教师资格并报教务处备案,具体明确各阶段工作时间安排,切实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的规范化管理。

二、选题工作

本届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仍采用教务管理系统网上录题、选题。

1.由指导老师在系统中录入课题申请,选题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努力将课题与教师科研、社会需求、生产实际相结合,且难度与工作量适当,切忌选题过大。指导教师提供的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与往年相比较重复率不能超过20%,提供课题时需填写课题来源、课题类型信息。

2.专业教研室主任要依据选题原则严格审核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题目一律退回,并将审核结果报学院存档。

3.由学院主管实践教学的院领导最终审核课题,批准后的课题面向学生公布。学院组织学生、指导老师做好双向选题工作,确保做到每人一题。

三、指导工作

毕业设计(论文)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职责包括:

1.选择题目,进行必需的先期准备,详细填写课题任务书。

2.审定学生撰写的开题报告和拟定的设计(论文)方案,批改设计说明书(论文)、设计图纸。

3.全面了解所指导学生的情况,使学生明确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要求、难点和基本过程。

4.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质量,按时进行答疑与指导。注意抓好文献资料查阅、方案选择及论证、论文大纲等关键环节的指导。

5.严格规范毕业设计(论文)的文本,悉心指导、认真把关,图表、公式、符号等均应使用国家统一标准。

6.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成果进行详细、全面的审核,对学生进行答辩资格预审,给所指导的学生评出合理的审阅成绩,并在答辩前提交答辩委员会。

7.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认真做好记录,评出其他学生的答辩成绩。

8.收齐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全部资料、成果,交学院统一保存。

注意:本届毕业设计(论文)学校将印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记录本,严格规范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过程管理,指导老师要督促学生认真填写过程记录,《毕业设计(论文)过程记录》应撰写过程中的调研、设计、实验、阶段性工作、下一步工作计划、设计说明书(论文)撰写等过程或问题,每人不少于6次;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记录进行评阅;学生答辩时须携带工作记录本并将作为最终成绩的重要参考,记录本最后要放入毕业设计资料盒内上交存档。

四、答辩及成绩评定工作

由毕业实习、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以专业为单位组织成立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下设若干答辩小组,每组不少于4人,各专业可聘请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教师参加答辩。如有条件可邀请校外专家参加答辩工作。

1.每个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必须提出答辩申请。

2.指导教师审核通过后,提交给答辩委员会。

3.答辩委员会为提交申请的学生指定评阅教师,评阅教师填写评阅评语表交答辩委员会。

3.答辩小组审核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格式、内容质量符合答辩要求,学生方可参加答辩。

4.答辩时答辩小组应指定一名教师做好答辩纪录、整理小组意见和学生成绩。在审阅毕业设计(论文)的基础上,结合答辩质量、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评语,写出答辩小组意见;按量化考核方法得出成绩,送交答辩委员会审定,指导教师成绩占总成绩的60%,专家评审成绩占总成绩的10%,答辩成绩占总成绩的30%。

5.第一次答辩不通过,允许通过修改后,再申请答辩一次。

学院将定期组织各专业教研室检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及时了解和解决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材料归档工作

各指导教师完成2020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后,须清点好所有材料并按要求及时主动将材料交教研室主任审查,教研室主任审查通过后交学院统一保管。

为加强对材料归档工作的管理,对经学院多次催促仍不能及时交材料的指导教师,经学院教学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在下一年度毕业设计分配时额度减半(即指导学生人数为同职称人员的一半)。连续二年出现经学院多次催促仍不能及时交材料现象的指导教师,经学院教学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取消其毕业设计指导资格。

 

 

 

 

 

机械工程学院

2019-11-11

 

 

 

 

 

 

 

 

 

 

 

 

 

 

附:                  机械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一、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的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应包含以下几部分内容:设计题目、摘要和关键词、目录、正文、结束语、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必须做设计类题目,不允许做论文;金属材料工程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鼓励做设计类题目。设计类题目要求独立撰写不少于12000字的设计说明书,论文类题目要求独立撰写不少于15000字的论文。

1.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应简短、明确,通过题目把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专业特点概括出来。题目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题目,为避免冗长,可以将题目与副标题分列,把细节放在副标题里。

2. 摘要和关键词(中文在前,英文在后)

摘要应反映毕业设计(论文)的精华,概括地阐述课题研究的基本观点、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结论。摘要字数要适当,写出不少于400字的中文摘要。关键词的个数一般取5个左右。

3. 目录

目录是毕业设计(论文)的篇章名目,要按顺序写清楚毕业设计(论文)构成部分的名称和正文中的小标题,并在每一个标题后面注明页码。

4. 正文

正文为毕业设计(论文)的核心部分,包括理论分析、数据资料、实验方法、结果、本人的论点和结论等内容,还要附有各种有关的图表、照片、公式等。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论文必须要有实验数据、数据分析和结论,严禁论文抄袭。

5. 结束语

结束语是对主体的最终结论,应准确、完整、精炼。阐述作者创造性工作在本研究领域的地位和作用,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给予客观的说明,也可提出进一步的设想。

6. 致谢

致谢通常以简短的文字对在课题研究与设计撰写过程中给予帮助的单位、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和其他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

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毕业设计(论文)中引用文献出处的目录表,在论文中引用参考文献时,引出处右上角用方括号标注阿拉伯数字编排的序号(必须与参考文献一致)。参考文献应列出主要参考书和文献资料的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或期刊名称、以及出版时间或期刊的卷数、期数、页码等。学生需查阅15篇以上与题目相关的文献,其中近三年的文献不少于5篇,鼓励引用一定的外文文献。

8. 图纸要求

设计类要求学生需完成合计不少于3张零号图纸的结构设计图、装配图和零件图,其中应包含一张以上用计算机绘制的具有中等难度的1号图纸,同时至少有折合4号图幅及以上的图纸用手工绘制。图纸经审核后,审核人要签字。

9.附录

附录是作为学位论文主体的补充,包括下列内容:

1)正文中过于冗长的公式推导;

2)为读者阅读方便所需要的辅助性的数学工作或带有重复性的图表;

3)附录编于正文后,与正文连续编页码,每一附录均另页起;

4)附录依次用大写正体A,B,C……编序号,黑体,三号。如:附录A;

5)附录中的图、表、式、参考文献等与正文分开,用阿拉伯数字另行编序号,注意在数码前冠以附录的序码。如:图A1;表B2;式(C-3);文献[D5]。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书写(见说明书模板)

.毕业设计(论文)装订顺序

(一)、毕业设计(论文)表格装订顺序(单独装订)

1、表格材料封面

2、课题任务书;

3、开题报告;

4、工作进度检查表;

5、指导教师评阅表;

6、评阅评语表;

7、答辩资格审查表;

8、答辩及最终成绩评定表

(二)、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装订顺序(单独装订,需胶装)

1、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封面;

2、摘要和关键词;

3、目录;

4、正文;

5、结束语;

6、参考文献;

7、致谢;

8、附录等

9、封底

四、毕业设计资料盒内容

1、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

2、毕业设计(论文)重复率检测报告(学院负责人签字盖章);

3、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记录本;

4、答辩记录表;

5、图纸;

6、毕业设计(论文)表格

7、学院要求的其他材料,或指导教师认为与毕业设计(论文)密切相关的材料。

五、其它

1、外文翻译:不作要求;

2、光盘:不作要求,但要求指导教师将本人带的所有学生的毕业设计资料(所有电子文档)存档;

3、学生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实习鉴定表等与毕业设计(论文)无关的材料不得放入资料盒,学生自主实习申请表、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实习鉴定表由指导教师收齐后交教研室主任保管;

4、学生进行反抄袭检测工作时,导师在系统中务必审核通过(尤其注意课题名称是否一致),反抄袭检测报告必须加盖学院章;

5、指导教师所有签名处务必签名,所有签名和签暑意见的笔迹必须一致。

 

 

关闭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湖南工学院 |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衡花路18号 | 邮编:421002 | 邮箱:nic@hnit.edu.cn

湘教QS3-200505-000096 | 湘ICP备 11007652号  湖南工学院网络信息中心制作维护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