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学院商学院
经世致用 至诚至勤

学习园地

郑百文如何成为第一家被申请破产的上市公司

发布日期:2011年06月18日 点击:

2000年3月29日,ST郑百文突然停牌,其债权人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已向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请求对ST郑百文实施破产清算,此次申请的债权共计人民币2。1亿元。郑百文1999年底总资产14亿元,总负债22。28亿元,资不抵债。这是中国证券市场上首次出现上市公司被申请破产的事件。  1996年4月上市的郑百文,前身为郑州市百货文化用品公司,于1987年6月在郑州市百货公司和郑州市钟表文化用品公司合并的基础上组建而成。  郑百文曾以经销家电而闻名。长期以来郑百文都是以厂商和零售商中间人的身份出现的,销售长虹彩电,对当年郑百文的快速崛起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1997年郑百文、长虹、建行结成“三角信用关系”,其“经营模式”深受各界瞩目。巅风时期,郑百文一年销售收入达到76亿元,净利润为8100万元,控制着40多家全国性的家电营销网络,每个网络可以带动50个以上的大中型批发网点,其强a大的营销能力曾使四川长虹一度攻克了广东省这个云集着最多也是最大的竟争对手的市场。郑百文一年销售长虹彩电占长虹总销量的1/3,相当与一个中等以上规模厂家一年的产量。  然而到1998年突然停摆,表面原因,一是四川长虹“过河拆桥”,它将如此之大的市场份额交给郑百文独家经营,毕当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风险。进入1998年不久,四川长虹即对销售策略作出重大调整,放弃单纯依靠大批发商的营销体制。郑百文销售长虹彩电的数量急剧下降,以至1998年全部销售收总额只有35。55亿元,不足上年的1/2。二是建设银行釜底抽薪。说穿了,郑百文本身属遗留问题股,1996年上市时并未募集到资金,它的大转盘完全是以银行贷款为轴心才得以高速运转起来的。从1996年开始,建行郑州分行和郑百文、四川长虹的建立了三角信用关系,郑百文购进四川长虹产品,无须支付现金,而由银行开具6个月承兑汇票,由银行按汇票日期将款项划给四川长虹,而郑百文则在销售出四川长虹产品以后,才还款于银行。1998年春节过后建行郑州分行发现因开给郑百文承兑汇票而形成的一笔巨额债权有一定的回收难度,于是开始停止发放新的汇票。郑百文的大转盘顷刻失衡。  其实,在这之前,郑百文已经受到资金缺短的制约,经营者不顾企业的基础,在1996年到1998年间冒着单一经营的风险,投入上亿元资金建立经营网络,把1998年配股资金提前用完。当1998年3月11日郑百文董事会研究修订配股方案以及6月5日发表配股公告时,实际上当时公司与四川长虹的经销合作关系已经瓦解,利用配股资金组建异地销售中心已毫无必要。然而公司的钱已经花光,如果将真相和盘托出,那么这次配股就会鸡飞蛋打一场空。原来企业发展顺利时,一切问题都被充裕的资金和利润掩盖着。现在没有了期票结算这种形式,马达变小了盘子转不动了。可是由于惯性的作用,一切耗费和开支都在增加。加上销售方面失去了大批发商的优势,有时不得不削价到亏本销售才能收回一些资金。因此,尽管到1998年实施配股没有多久,年底时郑百文手头可以调动的资金几乎为零。  在1998年年报中,郑百文破天荒地以每股亏损2.5元亮了相,净亏损总额达5亿元。即使把上市头两年的净利润总额加起来,也不过1.3亿元,不足弥补亏损额的1/3。郑百文理所当然地沦为ST。但更为重要的是1999年中期,仅仅半年时间,公司就又发生净亏损5.3亿元,比1998年全年还多,每股亏损达2.7元,成为第一家被注册会计师出具“拒绝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  郑百文从绩优股竟变成ST股票,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外部原因外,内部管理不善是致命伤。该公司在年报中也承认:“重经营,轻管理;重商品销售,轻战略经营;重资本经营,轻金融风险防范;重网络硬件建设,轻网络软件完善;重人才引进,轻人员监管和培训。”为了扩大销售额,郑百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因此其债务负担非常沉重。这一问题在以前显得并不很严重,可到了1998年,因东南亚金融危机,银行防范风险意识大大加强,郑百文仅因逾期承兑利息一项,财务费用较上一年上涨了1434%,对利润的直接影响达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