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学院商学院
经世致用 至诚至勤

学习园地

太阳神神话的破灭

发布日期:2011年06月18日 点击:

1987年底,太阳神的前身“黄江保健品厂”在广东东莞黄江镇挂牌,生产一种商标名为“万事达”的生物健口服液。随后,黄江厂参加了由国家体委举办的全国第一次保健品评比活动,而“万事达生物健”一举获得了“中国运动营养金奖”,并得到了媒体的广泛报道。1988年初,生物健技术的持有人项汉新辞去公职,投入“生物健”,8月,黄江厂的厂名、商品名和商标统一更改为“太阳神”(APOLLO),当年实现销售收入750万元,1990年,销售额跃升至2.4亿元,同年,怀汉新“杯酒释兵权”,重金聘用一批青年才俊换下了一同创业的9位高层元老,并导入当时颇为先进的CI战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太阳神的广告和品牌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催熟了当时还很弱小的中国广告产业。1991年进入“中国500家最大利税总额工业企业”。1993年,太阳神的营业额高达13亿元,市场份额最高时达63%,至今无人打破。此时,怀汉新向多元化发展进军,吹响了“纵向化与横向化发展齐头并进”的号角,一年内太阳神接连上马了包括房地产、石油、边贸、酒店业、化妆品、电脑等在内的20多个项目,在全国各地进行大规模的收购和投资活动,短短两年间,太阳神转移到这些项目中的资金高达3.4亿元,但不幸的是,这些投资全部打了水漂。1995年底,太阳神作为中国大陆首家保健药品和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以”红筹股”概念在在香港上市后,股价直跌,1997年亏损1.59亿元,股价一度跌至港币9分左右。1996年太阳神上市后大量抛售股票,自开业以来首次亏损,亏损额1100万元。1998年太阳神基本退出市场.

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多元化横向发展:一年以内上了20个新项目,在云、广东和山东相继的成立“经济发展总公司”,进行大规模的收购和投资活动,使3.4亿元打水漂。项汉新日后总结说“在追求高速度发展的同时没有进行专业化体系的建立,没有建立规范的投资审、操作与跟踪、评价体系导致了混乱和消耗。”

1995年12月太阳神在香港上市,招股价每股1.5元港币,认购比例只有公开招股数的22%。首日上市即跌破招股价,每股1.17元,下跌22%。后在大力宣传下1996年3月涨至2.2元的历史最高价。但是公司6名董事大手沽售,套现1051万元,造成市场失去信心而大量抛售太阳神股票。这一年亏损1100万元,1997年亏损急剧增加,全年亏损1.55亿元股价一度再跌到惨不忍睹的9分港币,沦为垃圾股。

   太阳神的多元化之路,无疑是十分悲壮的,但在当时中国,几乎没有一家企业幸免,即使是一向审慎的娃哈哈也未幸免。1992年5月通过向社会筹资2.36亿。但是娃哈哈美食城股份有限公司在杭州市中心进行房地产开发。准备建设在最大的美食城。结果因没有经营过类似项目而停停建建,实施了6年之久,最后不仅使这些钱打了水漂而且贻误了上市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