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典型风采 > 正文

努力把高校党的建设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

发布日期:2025-10-26 点击:

努力把高校党的建设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

张艳

来源:《党建研究》2025年第10期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推动高校党建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刻认识高校党建工作的新使命新挑战新要求,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重庆师范大学聚焦“强国建设、高校何为”的时代命题,努力把党的建设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学校的治理效能和发展势能。

  一、紧扣“一条主线”,筑牢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坚强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我们坚持把“全面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作为主线,确保学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一是把准办学方向。落实党组织“三个第一”首学制度,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校院两级党委会“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第一主题”、干部教育培训“第一课程”。持续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的意识形态工作格局,坚持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占领网络、课堂、社团等育人阵地,引导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和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是统筹发展大局。全面领导学校综合改革,确立“三步走”战略目标和发展思路,专题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意见,深化人事人才制度、内部治理体制和资源配置机制等改革,出台具体行动计划,加快打造西部地区师范名校建设,推动形成积极向上、互学共进的良好氛围。三是强化科学决策。切实提升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运行效能,健全学校党委全会、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完善“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决策会前沟通机制,党委常委会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党委书记严格落实末位发言要求。健全决策咨询机制,设立党委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对重大决策进行风险评估和合法合规性审查。

  二、健全制度机制,压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

  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我们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作为根本遵循,全面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一是健全制度机制。围绕党的建设、本科教育、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学生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等6个方面工作,聚焦核心竞争力指标、关键突破性指标、重要影响力指标、特色创新性指标等,以通报晾晒、年度考核和评选表彰不断激发二级单位办学创新活力。梳理校院两级巡视巡察、审计、安全稳定、群众信访、网络舆情、纪检监督等6张问题清单,健全闭环整治机制,守住学校事业发展的安全底线。健全赛马比拼、重点任务推进、常态化“三服务”、优秀案例评选、典型问题复盘等“五项机制”,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学校不折不扣得到贯彻。二是完善“六大体系”。完善政治铸魂体系,建立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闭环落实机制,制定学校党委政治巡察及整改评估办法、学院党组织在重大事项中加强政治把关实施办法。建立理论学习工作机制,开展分层分级理论宣讲,切实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构建思想引领体系,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五维同育”模式,形成“大思政”工作格局,主题艺术思政课“新时代长征路上的青春”入选全国大思政课优秀案例,成为教育部批准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之一。严密党的组织体系,制定《进一步加强党委常委会自身建设实施办法》等,完善学院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健全队伍培塑体系,实施干部现代化变革能力提升行动,举办“一把手”例会、“智荟重师”干部大讲坛,建立二级单位领导班子运行评估和师生满意度评价机制,完善干部管理监督规定等制度,党员干部素质本领持续提升。优化人才生态体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完善人才队伍梯队建设,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构建数字党建体系,围绕党建核心任务建立数字党建系统,上线“智慧党务”等应用,提升数字赋能党建支撑力。三是加强清廉学校建设。紧紧牵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制定7张责任清单,形成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第一责任人责任、“一岗双责”等完整的全面从严治党责任链条。完善廉洁风险排查和管控机制,入选“清廉重庆”建设最佳案例。严肃监督执纪问责,健全纪检监督、巡察监督、审计监督、财务监督、群众监督等协同机制,出台问责实施办法,不断巩固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

  三、加强改革发展顶层设计,提高办学治校整体水平

  坚持党管高校改革发展,在发展规划、治理结构、重大改革等方面进行科学设计,确保高校各项工作健康发展。学校党委加强改革发展顶层设计,深入实施“四大战略”,不断提高办学治校水平。一是实施交叉融合战略。对接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师范教育和非师范教育融通,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打造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强化交叉研究与成果转化。新增智能科学技术交叉学科,成立数智化教师教育高等研究院、特殊儿童脑认知与康复交叉研究中心,以融合发展提升创新动能。二是实施开放办学战略。汇集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与3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高校和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形成“三大国家级基地平台”、“三个国别研究中心”、“两大孔子学院联盟”等国际中文教育协作机制。本校留学生获世界大中学生中文比赛全球总冠军,学校党委获得“重庆市来华留学生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加强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实施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协同融合发展的活力不断增强。三是实施数字赋能战略。深化数字教育变革,全面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建成学校“数字大脑”,建设数字校园运行和治理中心,健全“校园一体化”综合整体智治体制机制,实现教育治理和服务方式的变革重塑。打造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云端教学平台,建设数字教学示范学院,开展专业数字化改造,加快数字资源课程建设,入选重庆市首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实施师生数字素养提升专项行动,增强数字思维、数字技能和数字运用能力。四是实施特色发展战略。彰显教师教育特色,把教育家精神贯穿教师队伍建设全过程,推进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改革。打造学科专业特色,聚焦重庆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和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发挥传统人文社科学科优势,增设理工类学科和交叉学科专业,塑造发展新优势。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大力弘扬红岩精神,传承百年校史红色文化基因。探寻邓垦、萧楚女、成善谋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历史足迹,挖掘优秀校友群体和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精神内核,传承教育家精神。建设锲而不舍、精益求精、止于至善、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激发师生质量意识、质量责任和质量道德,厚植大学气质底蕴。

  四、改进考核评价,提升党建业务融合实效

  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创新“一融双高”综合评价机制,突出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和事业发展“关键目标”的融合效应,综合运用“乘数法”与“权重法”,以评价为导向促进党建与教学科研管理深度融合。一是强化目标导向。对标学校年度党建和事业发展重点工作,注重目标任务的分层制定、考核指标的权重差异、推进情况的过程评价、考核结果的分类比较,充分发挥目标管理考核的导向引领、评价监督和激励作用。二是明确关键指标。聚焦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对核心指标、关键指标的考核,引导各二级单位巩固基础优势、突出特色亮点、争创一流先进。三是赋能数字技术。通过建立“数字督查督办治理一站式指挥舱”,使重点任务督办实现工作闭环,综合过程性指标与年度决算性指标评价,突出督察督办的全周期、数字化与可视化。四是强化结果运用。融合考核实现考单位、考班子和考个人的关联挂钩,以奖惩分明的考核结果运用机制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定期复盘目标设定、优化调整考核指标,形成“考核—反馈—改进—再考核”的循环机制,保障党建引领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重庆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关闭



版权所有@湖南工学院 | 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衡花路18号 | 邮编:421002

湘教QS3-200505-000096 |湘ICP备 11007652号 | 湖南工学院智慧校园建设与管理中心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