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心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研成果 > 正文

《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2023年01月05日  点击:

 

《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以“创业者与创业团队”章节为例

授课教师:张文玉、阳彦、肖奎、陈晓波、刘茹娇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

一、课程简介

《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是湖南工学院面向全校所有本科专业开设的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教育公共必修课。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该课程共16学时,1学分,在第2学期开设。选用的教材为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21年出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阳彦等主编。

该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敢闯”的精神和“会创”的能力,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本课程教学采用混合式教学,结合所教班级专业特点、发展趋势,融入大量思政元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用线上理论知识学习、教师答疑,线下以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分组协作、项目路演实践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开展。

二、具体内容

(一)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广义和狭义的创业者概念,了解创业者具备的品质素养;了解创业成功者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知晓创业成功者的人格特质;了解创业团队的概念、作用和社会责任;了解创业团队的组建过程和组建原则,掌握创业团队的管理策略。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能够以创业的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正确评估自己和团队,有效利用创业资源,合理组建创业团队;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能力。

3.思政育人目标

1)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给参加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回信重要精神,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与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养成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最高社会理想,促进其通过校内外的创新创业实践,不断磨炼自己,从而具备走入社会的创新思维、创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端正大学生创业价值追求,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契约精神,以及在团队合作过程需要注重的交往礼仪,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后续创新实践乃至就业创业奠定理念基础;

3)以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客户)至上的观点,促进学生从百年政党的创业史中汲取营养,激发大学生爱党爱国热情,增强“四个自信”,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融入创业活动,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

(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具体内容

1.学情分析

1)学生既有知识结构分析

通过前一次线下课和线上理论课的学习,学生创新思维得到激发,对创业者的基本素质要求,创业者应具备的能力,创业动机及影响因素,创业融资的一般渠道和方式及策略等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产生了初步的创业项目,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执行团队来推动项目实施落地。

2)学习动机、兴趣及需求分析

本节内容涉及较多跨专业知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有一定要求;学生虽对创业团队有一定了解,但缺乏深入认知,不理解创业团队对创业整个创业过程的重要意义,学习动机不太强烈,学习的需求也倾向于差异化,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学生耳熟能详、一点即通的教学案例,以小组讨论、团队展示、个性化辅导等体验式方法教学,促进学生将知识点运用到实践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3)学生的时间投入分析

本课程面向大二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任务较为繁重,学生除保证每周课堂的学习时间和完成课后作业,用于自主学习和探索实践的时间总体偏少,对课程实训、实践课业的参与也比较少。虽然大多数学生能做到按时完成线上理论知识点学习,但从学生的线上答疑和习题作业反馈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效果不佳,线下课堂如仅仅拘泥于教材内容则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合理设置课堂讨论主题和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将前期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训实践环节。

2.教学内容及思政融合点

该案例基于本课程线下第二次见面课教学,章节内容主题为组建创业团队,分别为:认识创业团队、组建创业团队和管理创业团队三个层级知识点。

课程思政以习近平总书记给参加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回信内容中的家国情怀、使命担当融入认识创业团队知识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追求、人本精神、团队精神和契约精神等融入组建创业团队知识点;以历史唯物主义人民至上的观点融入管理创业团队知识点。详见图1

 

3.教学方法

1)混合式教学

线上理论知识学习:本课程在智慧树平台建有线上学习资源,学生通过线上自主学习,了解广义和狭义的创业者概念,了解创业者具备的品质素养;了解创业成功者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知晓创业成功者的人格特质;了解创业团队的概念、作用和社会责任;了解创业团队的组建过程和组建原则,掌握创业团队的管理策略。

线下思维和技能训练:通过基于任务的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针对性的思维和技能训练,课上分享交流,促进知识的建构和迁移,培养学生能够以创业的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体验式教学

通过引入校本教学案例、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游戏活动,引导学生以自身的创业项目和团队参与进来,变被动为主动,切身体会创业团队的组建过程,正确评估自己和团队,有效利用创业资源,合理组建创业团队。

3)启发式教学

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课程教学中,教师在课上发布启发性问题,并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学会系统的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深刻理解创业者和创业团队在整个创业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4.教学活动设计

本案例教学设计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遵循学生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创新创业教育的递进逻辑,使知识能力的明线和情感态度的暗线相互交织并行。“明线”以问题导向建构创新创业知识能力体系,“暗线”以思政元素为牵引,强化实践运用,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和综合素养

1)课堂的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A4白纸若干,彩色便利贴和彩色笔或者黑色中性笔若干分发到每个小组。在小组讨论案例,分享观点和投票环节会用到。

2)课堂的具体教学活动设计

①设置知到APP一分钟签到,通报线上学习的情况,进行随堂小测验。5分钟

②情景游戏。

学生以创业项目为单位在指定的区域入座,教师导入“唐僧西天取经要裁员”小游戏。活动目的:在线上学习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创业团队的感知,升华学生的创业精神和时代使命。

小组讨论分享。项目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并做出决策,教师随机抽3-4个项目组发表观点,学生可在APP上投票,点赞和发表评论。20分钟

教师总结点评。10分钟

游戏结束后让学生思考:这个游戏对创业初期团队组建有何启发?把讨论的结果发表在平台上。

②校本教学案例。

学生观看校本创业案例视频《应该请谁加入你的团队》。活动目的:通过探究明晰创业团队的组建原则,引导学生结合本节创业团队的有关知识点,认证观察视频中每个人物的特点,帮助案例中的项目创始人选出最适合的人作为创业合作伙伴。10分钟

课堂案例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的每个成员在便利贴简短写下自己的选择和想法,再贴在大白纸上,用可视化的工具展示整个小组成员的不同想法。接下来每个成员去表达自己选择的原因,成员之间讨论,说服其他成员,再进行投票,直至达到统一的小组结果。在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时,老师走入每个小组,倾听小组成员的想法,和学生讨论,必要的时候可以对讨论不热烈的小组进行引导,提问。10分钟

小组展示案例讨论的结果。10分钟

老师进行评述和总结6分钟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的组长以图片的形式把讨论结果上传至智慧树课堂,老师选择34个小组上台展示本组的讨论结果并阐述原因。

最后老师用本课的专业知识进行对案例进行解读,以创业团队这一课为例:优秀的创业团队需要满足四个条件:一是成员能力要足够(足够就好,不要贪多,创业初期3-5人就足够);二是成员能力要互补;三是有一个人拥有主导权;四是价值观要一致。再对案例中的四个人的能力和特性进行分析,排除了要股权平分和不具备共同愿景的两个同学,得到最终的结果。

③设问思考。基于以上的知识内容学习和探索,教师发问,谁是世界上最牛的创业团队?引发学生思考。4分钟

教师随机抽点学生回答或者学生举手回答。教师从创业的视角分析百年政党是如何成为史上最牛的创业团队。10分钟

总结与拓展。

教师对本节课程进行总结并布置课业。5分钟。

小组项目负责人(创业者)依据本节课所学,再次调整团队成员。

(三)课程思政教学过程

通过情景游戏、校本案例、设问思考3个环节,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引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程教学任务。

1.情境游戏。

学生通过线上课程学习创业团队的概念、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特点、创业团队的类型和创业团队的社会责任”四个知识点后,为强化对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及社会责任感的理解,设计情境游戏-“唐僧西天取经要裁员”。

教师展示PPT,假如把西天取经五人组看作一个创业团队。唐僧就是那Team Leader,性格坚韧,目的明确,讲原则,但懦弱没主意;孙悟空,业绩突出却个性极强,屡屡得罪人;猪八戒,为人圆滑,干活时拣轻怕重,投机取巧;沙僧,老实肯干,踏实做人,任劳任怨;白龙马,唐僧的座驾,身份地位的象征。这么个团队,倒也绿肥红瘦,搭配齐全。可偏偏经费紧缩,为节约开支,要在西游记创业团队中淘汰一个成员,以降低成本。裁掉谁呢?

教师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创业团队中各个角色的作用和责任。从影视小说映射到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大学生创业者和创业团队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和承担什么使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师借机以习近平总书记给参加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的回信内容,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与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养成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最高社会理想,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从而培养学生具备走入社会的创新思维、创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2.校本案例

在讲解创业团队的组建步骤、组建原则和组建策略三个知识点时,教师播放案例视频,主要内容为:王鑫是一个理工科学生,他研究的太阳能电池项目在创业大赛中得了奖,所以想要邀请几位比较优秀的同学一起进行创业。但是这时候难题就来了,在案例中出现的四位同学应该如何选择呢?这四位同学分别是:班长杜芬,逻辑思维缜密,擅长分工安排;苏安,懂财务,是注册会计师;宋丽,擅长市场营销,有客户资源;赵涛,懂生产,社会经验较多。在案例视频中,这四位同学纷纷为王鑫献计献策,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请学生根据视频中四位同学的表现进行讨论,帮助王鑫从中选出最适合的2位作为创业合作伙伴。

最后老师用本课的专业知识进行对案例进行解读:以团队精神、契约精神、价值追求、人本精神等思政元素进行引导,提出优秀的创业团队需要满足四个条件:一是成员能力要足够(足够就好,不要贪多,创业初期3-5人就足够);二是成员能力要互补;三是有一个人拥有主导权;四是价值观要一致。再对案例中的四个人的能力和特性进行分析,排除了要股权平分和不具备共同愿景的两个同学,得到最终的结果。从而达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团队精神、人本精神、契约精神等引导大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创业观的育人目标。

3.设问思考

学生在学习管理创业团队的过程中。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谁是世界上最牛的创业团队?教师先展示阿里的十八罗汉团队,腾讯的五虎将团队、苹果的十大创业元老等。多数学生会对自己熟悉的创业偶像侃侃而谈。

教师借此展示PPT画面:一百年前的71日,中国诞生了这样一支团队,白手起家,披荆斩棘,成为了毫无疑问的“最牛创业团队”!此画面一出,学生立即会产生极度认同感(图2)。




 

 

 

 

 

 

 

 

 

 

教师再以创业的角度解析中国共产党百年艰苦卓绝的“创业”史,使学生深刻认知创业者和创业团队在整个创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四个自信,引导学生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百年党史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借鉴和汲取百年大党的经验智慧,为今后创业之路乃至人生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四)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1.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团队创新创业创业成果丰硕。

1)通过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学生团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达20余项,累计有144个创业团队入驻孵化基地,创造了700多万元的社会财富,带动就业人数达1200人。如图3所示。




 

 

 

 

 

 

 

 

 

 

 


2)课程思政教学实施以来,有50余个学生创业团队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扎根基层,助力乡村振兴,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中国青年报、湖南日报、新湖南、红网、湖南国防教育杂志、衡阳日报、衡阳电视台多次进行了宣传报道。如图4、图5所示。

3)涌现了一批创业典型。其中有入选全国创业英雄100强的刘亦辰,带动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100余户,被衡阳日报公开报道两次,被评为衡阳市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典型刘奕辰;有军营淬火,涅槃反转人生的新时代大学生创业“破风者”赵李强;有敢于担当,“逆行抗疫”,助力武汉打赢“新冠”疫情防控攻坚战的龙啸天和肖鑫等等。







 

 

 

 

 

 

 

 

 

 

 

 

 

 

 

 

 

 

 

 

 

 

 

 


2.学生获得感明显增强,教学满意度得到提高

在针对全校大二学生开展的《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改革问卷调查结果表明:73.04%的学生认为课程对自己的能力提升有较大帮助,学生对课程改革总体满意度达78.1%,超过了4分(图6)。这些数据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用性17%2.3分)[1]

 

 




   

6 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获得感及满意度评价

 

  

    3.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获得奖项和荣誉

本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以来,教学团队申报立项了省级一流课程1项;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项,省级教学研究改革项目2项,校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各1项;获得了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名教师获得国家级优秀创新创业导师称号。

4.建设了一批优质课程教学资源

1)课程教学团队推荐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更新教学大纲,将最新的各学科前沿引入到相应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中,结合学院实验室的实践教学资源,开发创新创业知识图谱、教学视频、PPT课件、习题试题、教学案例、创业训练项目等教学资源,2021年,课程教学团队完成了智慧树平台《创业理论与实践》在线资源的建设和上线,目前选用学校5所,人数达6000人。

2)教学团队编写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校本教材,(CIP核准号:********7279,ISBN:978-7-5647-0200-7


(五)教学总结与反思

由于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在目标、形式、内容等方面具有高度的拟合性,因此本课程融入思政教学具有先天优势。课程教学案例设计依据高校创业教育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从基本知识、必备能力、创业观念三个方面确定了课程育人目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在教学设计上,一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理论知识学习在云端,实践能力提升在本地的,收集学生乐于接受的创业思政的内容与学习方式,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效果;在理论教学环节大量引入用校本案例,通过对他们的学长们真实创业故事解析,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契约精神。二是开展实践体验式教学。在实践环节中要求学生自发组队,基于问题引发思考并结合自身,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实践验证,提高学生“会创”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实行全面渗透式教学。根据各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注重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学过程设计循序渐进,一方面,深度挖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亲和力、感染力特点,开展专题式、实践体验式和潜移默化式教学活动,将“思政”元素进行全方位渗透,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另一方面,将“课程思政”的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内容本土化、教学手段信息化,把思政元素做到“无形、有趣、有料、有效”。


 

[1] 李家华,肖喜明.变泛在化为品质化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升级,[N]光明日报,2020-11-17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