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本站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改革 > 正文

精研教学展风采,深思笃行启新程——语言与文化学院公开课圆满收官

浏览数:次 发布时间:2025-06-06 打印本页


语言与文化学院本学期的公开课活动落下帷幕,这场涵盖《跨文化交际》、《英语口译》、《英语写作》、《综合日语4》以及《综合英语2》等课程的公开课活动,为学院师生搭建起学习与交流的桥梁,成为一次极具价值的教学实践探索之旅。

活动中,教师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与精湛的教学功底,展现出一堂堂设计精妙的课程。谭樱樱老师在《跨文化交际》课上,用游戏与案例分析巧妙导入,让学生们在轻松氛围里领悟语言与文化的深层关联;雷碧涵老师的《英语口译》课则别出心裁,以模拟会议的形式,助力学生锤炼口译技能,培养跨文化交际与临场应变能力。

此外,教师们灵活运用多元教学方法,讲授法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模式相得益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黄丹老师在《英语写作》课上,通过范文展示、结构剖析与模板提供,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提升写作水平。

教学资源的多元运用也是一大亮点,蒋慧芳老师借助视频导入《综合日语4》课程,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感受日本文化,理解授受动词;易欣华老师在《综合英语2》课上,利用雨课堂开展随堂测试、词云展示等活动,显著提升教学效率与学习效果。

在公开课推进中,我们发现教学有可优化之处。师生互动环节,教师虽积极营造氛围,但部分环节教师引导讲解时间偏多,学生自主探索空间有拓展潜力,今后可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教学评价上,现有体系侧重课堂表现、作业与考试成绩,能反映一定学习成果,但对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素养考量不足,后续需构建更全面多元的评价体系以精准评估学生综合发展。

展望未来,语言与文化学院的教师们将继续深耕教学研究,紧跟教育前沿动态,革新教学理念与方法。同时,积极开展教学交流活动,共享经验成果,共探教学难题解决方案,促进专业成长。教学实践方面,教师们将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创新模式,将 AI 辅助学习工具、虚拟语言场景等前沿技术融入传统课堂,深度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在成熟的混合式教学框架下打造更具语言学习特色的互动课堂。此外,学院将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持续优化教学设计,强化教学管理,通过定期评估与反馈,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此次公开课活动为语言与文化学院的教学发展注入新活力。学院教师将以此为起点,不断反思改进,致力于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书写教学事业的新篇章。



版权所有@湖南工学院 |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衡花路18号 | 邮编:421002

湘教QS3-200505-000096 | 湘ICP备 11007652号 湖南工学院智慧校园建设与管理中心制作维护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