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某些理论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是高校教学的重要实践环节。为了进一步规范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写作,保证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现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毕业论文的选题原则
1.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学科、专业特点和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达到毕业论文综合训练的目的。
2.选题应符合本学科的理论发展,有一定的学术意义;课题应尽量结合社会实际和教学实际,选择能综合反映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和实际价值的课题。
3.选题不宜太大,应规模恰当,难易度适中,有一定的科学性。选题不仅能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基本掌握与应用,而且能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化与提高,使学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4.毕业论文的选题工作应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行学生自选与分配相结合的办法,选题一旦确定,一般不得中途更换。若确需更换选题,须经院学术委员会批准,报教务处备案,并在开题报告书“指导教师意见”栏内由指导教师做出说明。选题应注意年度间题目的不断更新与题目类型的多样化,选题的基本原则为一人一题。
5.选题范围必须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
二、毕业论文的要求
1. 毕业论文用所学目的语进行写作,论文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8000字。学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要主动与指导老师研讨,虚心学习,掌握研究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和开题报告拟定的方案,完成研究工作,取得预期成果;并严格按下面列出的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规范的具体细则,完成论文的撰写工作。
2. 毕业论文应包括封面、任务书、开题报告、指导教师评审表、盲审意见反馈表、答辩资格评审表(表格统一学院格式)、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录、(符号说明)、前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致谢(参考文献中文与外文各不得少于8种,其中至少要有半数的参考文献需为近三年发表)、附录(如有附录,则置于此)。
3. 毕业论文应独立完成,可参考他人研究成果,但必须注明出处。严禁抄袭、剽窃他人论文与成果,严禁从网上下载,严禁以任何形式捏造、篡改研究数据和计算结果。抄袭、拼凑、下载、捏造、篡改的论文一律不及格。(学生论文成绩上交学校以前,对所有论文进行复查;方式是相关网上资料查阅,相关印刷资料查阅、把学生毕业论文相类似的选题放在一起查阅等。)
4. 论文撰写需经过初稿、第二稿、第三稿和定稿的写作过程。(学生务必用U盘或软盘等保存好自己的论文定稿电子文档,并上交刻录所有电子文档的光盘一张。)
5. 论文一律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并打印在A4幅面白纸上,学生从一开始就需交电脑打印稿,每个学生的论文格式拷盘找各班班长,从左侧装订成册。不准用活页夹,必须统一用白色铜板纸包封面。论文的格式、文字表述、标点符号、中外文摘要、注释与参考文献的录著等,需符合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规范的相关规定。
6. 开题报告书、答辩记录表、论文评审表等前置表格统一打印。
7. 所有论文都必须进行答辩。答辩主要考核学生毕业论文的观点正确与否,内容的新颖程度、论述是否严谨和符合逻辑,同时也要考核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等。答辩时,所质询的问题主要应为课题中的关键问题和与课题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答辩记录中必须详细记录所提问题和回答的具体内容。“答辩小组意见”一栏必须给出具体的答辩意见和评定论文成绩等级,明确答辩结论。
附:开题报告中的“主要内容”等栏目中所填的内容不能用完成时,而要用将来时,因为还没写论文,只是打算这么去写。
三、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职责
指导教师主要由讲师以上(含讲师)职称、在教学和科研上有较丰富经验、认真负责的老师担任,具有初级职称的教师需要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联合指导学生。指导教师的职责如下:
1.负责指导学生选题,与学生一起认真做好选题的可行性论证。指导学生查阅、收集相关中外文文献参考资料,确定工作进度,形成课题研究方案,撰写论文提纲与开题报告等。
2.了解学生毕业论文撰写的进展情况,经常检查督促,防止放任自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指导学生按照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规范的具体细则撰写毕业论文,指导论文初稿、二稿和三稿的修改以及定稿工作,以保证论文质量。论文的格式、文字表述、标点符号、中外文摘要、注释与参考文献的录著等,应符合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规范的相关规定。
3.指导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时,要特别注意不包办代替,而要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明确具体的指导,让学生独立开展课题研究和撰写论文;严格要求,具体指导,认真负责。
4.认真评审论文,实事求是地提出评阅意见,并按照论文评审表中的指标内涵和下面第五大点所列标准恰当地评定论文成绩和等级。应能从评阅意见推断出所评定的成绩等级。
5.指导学生准备答辩。
6.严格把握论文答辩质量,对答辩中确实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进行第二次答辩,如果还没有达到要求,则不予通过。
四、毕业论文的时间安排(按时完成以下事项)
1.第七学期初开设以“怎样撰写毕业论文”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包括:教学法、文学、语言学及翻译等);同时,对学生进行文献检索、论文写作规范的培训,并分配好指导教师。
2. 第七学期初,学生统一进行论文格式拷盘,由学生总负责人与论文总负责老师落实此事。
3.十二月初,学生向指导教师提交较为详细的论文提纲,完成开题报告。
4.第八学期开学前,学生向指导教师提交初稿。
5.三月中旬左右,学生向指导教师提交第二稿。
6.四月中旬,学生向指导教师提交第三稿。
7.五月下旬至六月初,学生将论文定稿上交答辩小组。
8.六月中旬,进行论文答辩。
五、毕业论文撰写格式及规范
⒈前置部分,包括:封面,课题任务书,开题报告,工作进度检查表,指导教师评阅表,盲审意见反馈表等。规范及要求详见文本格式。
正文部分,包括:论文题目,姓名,外文摘要,关键词(外文),中文摘要,关键词(中文),前言,主体,结论,注释和参考书目。毕业论文正文部分与附录部分的页码从论文题目开始,至附录,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页码位于页面底端居中。正文内容要求、书写规范与打印要求如下:
ⅰ 正文用4号字,中文用宋体,数字和字母为Times New Roman1体,行间距为固定值26磅,上、下边距各为2.54cm,左、右边距各为3.17cm,不设页眉。
ⅱ 论文各部分以及各个章节都要另起页,与正文之间空一行。
ⅲ 引文超过四行以上(包括四行)者,宜另起一行,不加引号,两边各缩进2.57个字符, 上下各空一行,用小4号字。(没超过四行以上的引文不要按此规格,也必须加引号。)
ⅳ 第一页内容格式及要求详见样本。
ⅴ 第二页开始为毕业论文主体。主体是毕业论文正文的主要部分,要求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主体的内容应包括:① 毕业论文总体方案设计与选择的论证。② 对本研究内容及成果应进行较全面、客观的理论阐述,应着重指出本研究内容中的创新、改进与实际应用之处。
ⅵ 正文每段首行缩进4个空格键(即4个字母键)。
ⅶ 凡引用、转述、参考他人的成果或资料,均须注明出处。引用文献标示方式应全文统一,并采用所在学科领域内通用的方式,用上标的形式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体。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中,不得将引用文献标示置于正文中的各级标题处。
ⅷ 文中引文后页码标明方式例子:(P.67), (PP.56-58)。
ⅸ 涉及数字的,除习惯用中文数字表示的以外,一般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一概写全数,如2006年不能写成06年。
ⅹ 全文名词术语必须统一。一些特殊名词或新名词应在适当位置加以说明或注解。采用外文缩写词时,除本学科广泛应用的通用缩写词外,文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应该用括号注明外文全文。
ⅹi 论文正文中各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句末不得使用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采用外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学科的通用缩写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