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业定位
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服务工业企业,以土木工程、管理学、数字建造等理论为基础,以握工程管理、全过程数字化管理为专业发展方向,聚焦智能建造与工程管理的融合,培养能够适应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2、历史沿革
本专业起源于学校2002年创办的工程监理专业。2010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全日制四年制工程管理本科专业。
3、特色优势
(1)聚焦行业数字化转型,以智能建造与工程管理相结合为方向,重构工程管理专业新的人才培养体系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大工程观”,立足新工科建设,突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在传统工程管理课程基础上,增加“信息”模块,构建“技术、经济、管理、法律、信息”五大知识平台,以“全过程数字化管理”为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及专业课程群,为湖南乃至全国土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先驱人才。
(2)创新型的“引企入教+产学协同+赛学联动”人才培养模式
搭建了行业智库、校企协作和学科竞赛与素质拓展三大平台,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专业相关能力大赛(BIM应用技能、BIM毕业设计、电子招投标等方向)成绩斐然,多年来多人次及团队获得国家级大赛荣誉。
4、专业建设主要举措和成效
(1)专业建设
主要举措:以行业数字化转型为焦点,专注工程管理专业智能化升级,构建了突出学生复合应用能力培养,以“全过程数字化管理”为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及专业课程群。
成效:近年获得教育部教学改革优秀案例1项,获得湖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得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立项省部级教研教改课题26项。获批了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绿色建材与智能建造现代产业学院,建立专业智能建造课程群,数字化课程全面融入课程体系,为土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先驱人才。
(2)人才培养
主要举措:以BIM应用技术为突破口实现服务地方、紧扣国家发展战略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引导学生参加全国性的BIM毕业设计大赛、BIM应用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成效: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和工程应用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获得丰硕成果。在学科竞赛方面累计获得全国特等奖11项,一等奖22项,二等奖18项以及其他级别奖项百余项。
(3)师资培养
主要举措:依托自身的人才优势,坚持自我培养、外派进修深造、引进人才相结合的原则,培养了一支勤奋敬业、开拓进取、学识渊博、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专业师资队伍整体结构更趋合理,且有一批较高学历、较高水平的学科建设者和开拓者,团队活力强,协作性和进取精神好,学习能力强,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成效:本专业副教授4人。获得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7人。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建造师、结构工程师等各类执业资格证书7人。
(4)课程建设
主要举措:积极探索三级项目制专业课程体系,搭建专业课程群,实现课程跨专业融合,将工程管理专业与智能建造、数字化技术等相关内容融合,构建了以“全过程数字化管理”为导向的专业课程群。并设置专业前沿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成效:在各课程群中开设了《智慧工地应用实训》、《建筑信息建模(BIM)技术应用》、《智慧合同管理》、《建筑绿色评价》等课程。《土木工程测量》、《概预算电算》两门课程立项为湖南省一流课程,《工程项目管理》、《土木工程智能施工》、《平法识图》为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智慧工地数据应用》、《土木工程智能施工》、《智慧合同管理》、《建筑绿色评价》等为校级校企合作课程。《BIM毕业设计》(创建线上教学指导模式、助力毕业设计启航扬帆)获校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
(5)产学研
主要举措:通过“引企入教”搭建了行业智库支撑平台,通过“产学协同”搭建了校企协作平台。校内实训利用信息化教学多点对接学生需求,校外实践教学依托校友邦实习管理平台构建校、企多方联动管理机制。
成效:每年安排由企业导师参与的毕业设计讲座20余场次,企业导师指导比例超过40%。与中建五局、深圳建工、湖南建研院等18家单位共建优质实习与就业基地,每年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20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