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本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湖南工学院综合改革和“十四五”规划工作简报

浏览数:次 发布时间:2021-01-15 打印本页

湖南工学院综合改革和“十四五”规划工作简报

2020年第4期〔总第4期〕


湖南工学院规划办 编                  2021年1月15日


本期内容导读:   

  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制定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衡阳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我校召开“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集中学习研讨会

  我校召开“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第二次集中学习研讨会

  各二级党组织开展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

 

 

 

 

 

 

˜

˜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制定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分析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任务,就制定“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以下建议。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发展极不平凡、极为重要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团结带领全省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将超四万亿元,经济结构更加优化,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壮大,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开放形成新局面,涌现出一批世界领先的标志性创新成果,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集聚引领作用强劲,创新型省份建设加快推进;“五大开放行动”大力实施,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成功获批,中非经贸博览会长期落户湖南,对外形象和影响力全面提升。三大攻坚战取得新成就,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十八洞村成为全国精准脱贫样板,彰显了精准扶贫首倡地的政治担当;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风险防控有力有效。基础设施构建新支撑,交通网主骨架成型、微循环成网,能源网保供有力,水利网不断完善,信息网扩容升级,物流网持续优化,新基建有效推进。深化改革增添新活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成果,主要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民生保障得到新改善,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教育卫生体育事业稳步发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民主法治建设有力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经过五年努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方位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结构性转变,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对湖南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为湖南赋予了新时代使命任务,激励全省人民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2.“十四五”时期发展环境。从全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大变局的演变,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从国内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有超大规模内需市场,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潜力足、韧性好、活力强、回旋空间大,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从湖南看,我省区位优势明显、科教资源丰富、产业基础坚实、人力资源丰厚,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提供区域发展新机遇,新技术革命带来产业升级新动力,共建“一带一路”、自贸试验区建设等引领开放新格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创造经济增长新空间,强大内需市场成为高质量发展新支撑,我省发展面临巨大机遇、蕴含巨大潜能。同时,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结构质量不优、农业农村发展不足、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不强,生态环保、财政收支平衡、民生保障、风险防控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压力,高质量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综合判断,“十四五”期间,我省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们要辩证认识和把握发展大势,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3.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经济强省、科教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开放强省、健康湖南,基本实现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美好愿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科技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再迈上新的大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建成“三个高地”,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进入创新型省份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湖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影响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湖南建设达到更高水平,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二、“十四五”时期发展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

4.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

5.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更好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坚持目标引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聚焦“三个高地”定位和“四新”使命,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系统设计、统筹推进、精准施策、务求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相互促进,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

6.主要目标。对标中央要求,结合全省发展实际,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经济成效更好。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经济增速快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创新能力更强。研发投入大幅增加,创新制度不断健全,创新平台体系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加快聚集,创新生态更加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创新成果加速转化,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改革开放更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文明程度更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优秀湖湘文化传承弘扬,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明显提升。

——生态环境更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重点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整治,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生活品质更优。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治理效能更佳。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三、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制定实施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规划,着力推进先进装备制造业倍增、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智能制造赋能、食品医药创优、军民融合发展、品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提升、产业基础再造等“八大工程”,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发展,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7.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实施先进装备制造业倍增工程,重点发展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动力等产业,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等产业,壮大发展新动能,形成竞争新优势。实施智能制造赋能工程,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实施食品医药创优工程,生产安全可靠放心的食品药品,打造全国一流的名优特产品规模生产聚集地。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工程,深入推进军民融合重点区域和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新兴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做强大企业,培育“小巨人”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领军企业,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实施品牌提升工程,加强标准、计量、专利、检测等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提升湖南制造竞争力和美誉度。

8.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坚持不懈锻长板补短板,着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实施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工程,聚焦先进制造业,着眼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分行业做好产业链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大力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推动产业链与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提升主导产业本地配套率,提高供应链协同共享能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不断提升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和基础工业软件供给能力。

9.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现代化服务业新体系,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推动创意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发展壮大。加快研发设计、基础检测、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法律服务、会展等服务业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标准化、品牌化和多样化升级,加强基础性、公益性服务业供给。

10.推动数字化发展。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趋势,充分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壮大电子信息制造业,加快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产业,做强做优软件服务业,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场景。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拓展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应用,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建设。扩大基础公共信息数据有序开放共享,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构建数字经济生态体系,推进线上线下联动、跨界业务融合。强化数字经济信息安全,构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四、坚持创新引领,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制定实施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规划,着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基础研究发展、创新主体增量提质、芙蓉人才行动、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生态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等“七大计划”,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11.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计划,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重点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聚焦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滚动编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和进口替代清单,部署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实施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推动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创新。

12.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科技活动全覆盖,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实施创新主体增量提质计划,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推动潇湘科技要素市场覆盖全省。

13.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深入实施芙蓉人才行动计划,持续细化落实六项人才工程重点任务。建立靶向引才、专家荐才机制,培养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和基础研究人才。落实国家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完善高层次人才管理、服务和激励机制,探索建立年薪制度和竞争性人才使用机制。推广柔性引才用才模式。充分发挥院士作用。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改革,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推进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加强学风建设,做好科普工作,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14.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实施创新平台建设计划,增强创新服务能力。加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湘江新区建设。积极争取布局建设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培育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以及新型研发机构等。推动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产教研深度融合,支持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发展,打造全国一流的大学城、科技城、创业城。加快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V谷”。加快建设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探索形成可持续发展有效模式。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培育建设一批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县市,加快形成全域创新体系。

15.健全创新体制机制。实施创新生态优化计划,优化科技规划和计划执行机制,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推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科研资源共享,打造一流创新环境。落实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和国家战略性科学计划、科学工程,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湖南模式,推动创新资源进一步聚焦。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加大研发投入,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对基础前沿研究支持。发展科技金融,完善金融支撑创新体系。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计划,提高本地转化率。深化科研放权赋能改革,赋予高校、科研机构更大自主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结对合作。加大科技奖励力度,完善科技奖励制度。营造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和氛围。

五、坚持改革开放,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制定实施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规划,重点推进深化国资国企、投融资体制、要素市场化配置、“放管服”等“四大改革行动”,深入推进“五大开放行动”,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在新的征程上推动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16.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施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行动,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快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支持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健全与中央企业常态化协调对接机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完善领导包联机制和政企沟通平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健全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长效机制。弘扬企业家精神,锻造企业家队伍。

17.完善经济治理体系。完善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健全财政、金融、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的经济治理体系。完善经济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加强经济治理数据库建设。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实施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行动,充分激发各类投资动力与活力。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全口径预算,盘活存量资金资产,加大财政资源统筹力度。完善财力性转移支付办法,促进地区间财力基本均衡。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明确省与市县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优化财政收入结构,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实行政府债务绩效全生命周期管理,稳妥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增强金融普惠性,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做强做优,创新政银保合作机制,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金融监管水平,坚决防控金融风险。

18.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落实国家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健全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实施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促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自主有序流动,加快建立健全要素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生产许可制度,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19.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着眼于营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提高政府效能和公信力。实施深化“放管服”改革行动,健全“证照分离”制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制度,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深化政务公开。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改革。推进产业园区市场化改革,鼓励跨区域重组整合、集团化联动发展,完善管理运营机制,提升园区质量和效益。

20.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实行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管理模式。推进贸易创新发展,大力发展贸易新业态,健全服务贸易促进机制,统筹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调发展,构建境外外贸公共服务体系,拓展对外贸易多元化,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全面推进单一窗口建设,提高口岸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完善海外风险评估和安全预警体系,健全贸易摩擦应对机制。

21.强化对外开放支撑体系。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对标国际先进规则,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建设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加强与东亚、东盟的深度合作。建立健全对非经贸合作促进体系,办好中非经贸博览会,打造国家对非经贸往来核心平台。统筹推进综保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保税物流中心等协同发展,做大做强各类国际经贸合作交流平台。加快拓展以货运航线、中欧班列、江海航线、铁海联运为重点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22.高水平引进来走出去。瞄准“三类500强”企业和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坚持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引进企业总部、区域总部及功能性总部,引进科研院所、研发中心。壮大外贸经营主体,加大外贸综合服务供给。扩大进出口,优化外贸结构,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推动优势产能、基础设施领域国际合作,落实国家贸易投资融合工程,带动技术、装备和劳务走出去。统筹整合外事工作资源,深化友城合作。

六、推动形成强大内需市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

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构建畅通高效的市场体系、流通体系,打造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

23.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依托强大国内市场,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推动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实现一二三产业和各类资源要素配置均衡协调。完善扩大内需的政策支撑体系,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形成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重要战略任务,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软硬件建设,发展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不断提升流通体系运行效率。加强与省外沟通衔接,积极参与国内市场建设,主动服务国家开放战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更加有效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24.推动消费升级。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把握消费升级趋势,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积极培育消费新增长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促进餐饮住宿、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旅游休闲、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消费提质扩容。大力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支持创建新型消费示范城市。支持做强“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加强区域消费中心建设,培育多层级消费中心。扩大农村消费,加快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推动新型消费向农村拓展。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实施湖南知名品牌培育宣介行动和放心消费工程,完善促进消费政策,规范发展消费金融,释放消费潜力。改善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

25.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着眼供需两端受益,围绕“两新一重”,实施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工程和项目。扩大社会民生领域投资,实施一批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生态环保等社会民生项目。加大产业投资力度,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加大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短板投资力度。完善和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有效扩大民间投资,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加强项目前期工作,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

26.统筹推进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传统基础设施优化升级。推进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畅通综合交通网,构建“五纵五横”干线铁路网,实现所有市州通高铁,形成全省两小时高铁经济圈和周边省会城市三小时高铁交通圈;构建“七纵七横”高速公路网,基本实现三级以上公路乡乡通;构建“一江一湖四水”骨干航道网,全面提升内河航道等级;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高效便捷的现代化航空网,形成以长沙为中心的四小时国际航空经济圈。夯实能源保障网,积极争取“外电入湘”,纵深推进“气化湖南”,建设煤炭、油气等能源储备基地,优化管网布局和能源调度。筑牢水安全网,重点建设洞庭湖及四水干支流堤防工程、防洪控制性枢纽,完善城市防洪排涝系统,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优化水资源配置,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形成防洪、饮水、用水和河湖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物流配送网,着力完善物流通道、枢纽、节点、网络,加强冷链、配送投递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邮政普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国家现代物流区域中心。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G规模覆盖全省,加快下一代互联网规模化部署,打造全国一流人工智能算力设施。推进一体化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各类场景的智能化应用,完善储能设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换电站及车路协同基础设施。推进集群化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区块链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构建以天河计算机、量子计算、同步辐射光源、P3实验室等大设施和视频文创、新兴产业创新设施为支撑的科学基础设施集群。

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工作重中之重,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7.发展精细农业。打造农业农村“百千万”工程和“六大强农”行动升级版,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收储调控能力,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推动现代种业发展,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建设智慧农业。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实施优质粮油工程。按照“一县一特、一特一片”的思路,做优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健全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推广生态畜禽养殖业发展,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发展林业特色产业。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全程全面标准化和质量控制。坚持农业绿色发展,净化农业产地环境。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28.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提升农房建设品位和质量,因地制宜推进空心房整治、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扩面提质,创建一批美丽乡村、秀美屋场、五美庭院。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29.深化农村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农民合作社规范化水平和服务带动能力,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用地认定机制,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实现形式。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保险。

30.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推进以市县域为整体的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和管护,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快发展农村电商。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普惠共享。规范发展一批特色产业小镇。健全人才下乡返乡留乡激励保障机制,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

31.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坚持和完善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

八、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立足“一带一部”,主动对接融入国家区域战略布局,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32.对接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发挥比较优势,加强区域合作,分享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红利,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围绕中部地区“一中心四区”战略定位,打造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努力在中部地区崛起中走在前列。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共建长江经济带,更好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黄金作用,主动对接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用好用足岳阳通江达海优势,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建立上中下游密切合作的高效经济带。以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载体,大力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积极对接广深港澳科创走廊。密切与西部地区的陆海经济联系,加强骨干通道衔接,扩大湘桂琼合作,对接北部湾经济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强与相邻省市合作发展,大力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

33.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构建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支持城市化地区高效率集聚经济和人口、保护基本农田和生态空间,支持农产品主产区增强农业生产能力,支持生态功能区把发展重点放在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上,支持生态功能区的人口逐步有序转移,科学合理调整优化生态功能布局。

34.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区域经济格局,大力推进长株潭一体化,打造中部地区崛起核心增长极,带动“3+5”城市群发展;建设岳阳、衡阳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支持岳阳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支持衡阳建设现代产业强市;建设沿京广、沪昆、渝长厦通道的三大经济发展带;推动长株潭、洞庭湖、湘南、湘西四大区域板块协调联动发展。因地制宜推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等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深化扩权强县改革,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加强财源建设,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35.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强中心镇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大产业园区城镇化功能改造,推进产城融合。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和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统筹城市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塑造城市风貌,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建设完整社区、绿色社区,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宜居城市。全面推动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和城市品质。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优化行政区划设置。

九、坚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建设文化强省。

36.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突出抓好未成年人和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深化拓展新时代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打造“雷锋家乡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推进婚丧习俗改革,大力移风易俗。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加强社会舆情应急管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绝对安全。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37.繁荣公共文化事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升文艺原创能力,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力作。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推进全媒体传播工程,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湖湘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湖湘红色文化资源,传承湖湘红色基因,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打造一批享誉全国的红色文化教育和红色旅游基地,擦亮湖湘文化名片。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面覆盖、互联互通,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稳步实施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加强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造就一批文化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

38.发展壮大现代文化产业。坚持守正创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落实国家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文化创新体系建设,培育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构建数字视频全产业链。推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用新兴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文化行业。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争创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和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街区,提升“锦绣潇湘”全域旅游品牌。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做强文化市场主体,巩固提升“广电湘军”“出版湘军”等优势行业影响力,培育发展新的“文化湘军”力量。加快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打造优势文化产业集群。深化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做强做优做大省属国有文化企业。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推动湖南优秀文化走出去。

十、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湖南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39.全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积极引导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现代产业发展,抓好落后产能淘汰,全面推行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清洁生产、绿色化改造,发展绿色建筑。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降低碳排放强度,落实国家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发展绿色金融,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培育壮大环保产业。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总量与强度双控,健全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政策体系,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推进能源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40.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强化流域系统治理,推动长江岸线治岸治污治渔,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持续推动“一江一湖四水”生态环境治理。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等大气污染物的协同控制,强化长株潭及通道城市大气联防联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开展重点行业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农用地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和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加强白色污染治理。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加强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以及磷污染和重金属污染治理。重视新污染物治理。

41.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生态系统功能整体性提升。优化拦河水利工程管控和整治,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巩固拓展流域退耕还林还湿成果,改善河湖连通性。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行林长制。全面推动矿业转型发展和绿色矿山建设,加快重点区域矿山生态修复。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强特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开展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

42.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加快建立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加强社会监督,培育和提升公民生态环保素养。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加快“三线一单”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衔接。加强统一规范的生态环境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强化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建设。

十一、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办好民生事业,谋划实施一批重点民生工程,着力解决好群众各项“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3.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通过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完善再分配机制,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走共同富裕之路。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长效机制。

44.强化就业创业政策。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提高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积极开发县域内就业岗位和公益岗位,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抓好退捕渔民转产安置。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培育和监管。

45.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坚持立德树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实践本领,重视青少年身心健康,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提高职业教育水平。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推动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增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强师范生培养。提高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快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构建服务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

46.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保转移接续,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完善工伤保险制度。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监管。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保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

47.推进健康湖南建设。深入实施健康湖南行动,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健全分级诊疗制度,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全省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改革。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重大疫情救治、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筑牢公共卫生安全屏障。大力改善医疗硬条件和软环境,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全面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和省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强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和乡镇(街道)、村(社区)卫生机构建设。加强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社会办医,促进健康产业发展。加快体育事业和产业发展,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48.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落实国家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提高人口素质。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培育养老新业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加强老年辅助技术研发和应用。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

十二、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湖南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全省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确保政治更安全、社会更安定、人民更安宁、网络更安靖。

49.建设法治湖南。完善立法工作格局,提高立法质量。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完善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运行和监督机制,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50.完善社会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强县域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风险防控,抓好县乡村三级社会治理创新。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强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充分发挥好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积极作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信访制度,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预防调处化解处置综合治理机制,努力将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推进现代科技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打造智能化治理新模式。

51.维护安全稳定。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国民国家安全意识。坚决捍卫国家政治安全,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坚决制止非法宗教活动。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强化涉众型经济犯罪防范打击,确保产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等。坚持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加快构建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坚决防范和打击突出违法犯罪、新型网络犯罪、涉毒犯罪和跨境犯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确保食品药品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健全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机制,有效遏制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九大工程”实施,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发展巨灾保险,提升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十三、全省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而奋斗

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共识和力量,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供坚强保证。

52.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完善党委研究经济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持续深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化拓展政治建设考察,全面落实好干部标准,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水平和专业化能力,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完善人才工作体系,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以推进党支部“五化”提质工程为抓手,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加大基层基础保障力度,减轻基层特别是村级组织负担,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53.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保障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独特优势,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水平。深入实施“凝心聚力新时代”行动,坚持和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全面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民族、宗教、侨务等政策,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认真做好港澳台及海外统战工作,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推进基层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基层群众自治能力和水平。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深化国防教育,做好“双拥”工作,深化军地资源共享和双向支撑拉动,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54.推进清廉湖南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完善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加强党内监督与人大、政协、审计、群众、舆论等监督统筹衔接,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决查处重点领域和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体制机制,不断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55.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各级各部门制定“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实本建议要求,以项目为支撑,明确约束性指标、责任主体和实施进度。制定打造“三个高地”规划的实施方案,推动“三个高地”建设。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突出对重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评价,推动工作落实。

全省上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信心、万众一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衡阳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中国共产党衡阳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衡阳实际,就制定“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以下建议。

一、扎实推进“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发展极不平凡、极为重要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尤其是视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省委各项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一张好的蓝图干到底,大力实施“一体两翼”发展战略,扎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衡阳生动实践。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居全省第一方阵,预计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500亿元,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征逐步显现。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8大产业基地加快建设,优势产业链持续发展壮大,稳增长的底气越发充盈。改革创新激发新活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明显,数字经济来势喜人。对外开放拓展新局面,被明确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获批国家大城市、湘南地区中心城市、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等金字招牌,开放平台集聚引领作用强劲,中欧班列正式开行,外经外贸持续活跃。三大攻坚战取得新成就,易地扶贫搬迁实现应搬尽搬,贫困县、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最美地级市初步呈现;风险防控有力有效。社会民生得到新改善,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彻底清零,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成功举办湖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和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新提升,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民主法治建设有力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水平明显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经过五年努力,“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方位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结构性转变,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2.新发展阶段面临新机遇新挑战。从全球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带来巨大变量。从全国看,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发展韧性强劲;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不够强劲。从全省看,我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蹄疾步稳,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特别是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赋予了湖南在新时代的新定位新使命新任务,湖南迎来了全新的重大发展机遇;但经济结构质量不优、农业农村发展不足、城乡低收入群体增收较难等短板弱项有待补齐拉长,生态环保、民生改善、风险防控压力仍然较大。从我市看,区位优势突出,产业基础厚实,人力、科教、医疗资源丰富,随着我市“一体两翼”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和省委省政府明确定位我市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战略地位日益凸显,衡阳一地一域的发展与全省全国的联系联动更加紧密,机遇潜能前所未有;但产业带动能力不强、县域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步伐不快等问题亟待解决,城市空间掣肘经济社会发展,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

综合判断,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全市上下要着眼“两个大局”,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以确定性工作应对不确定性形势,主动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3.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区域性枢纽经济中心、先进制造业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教育医疗中心、文旅康养中心,努力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高质量迈上新的大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科技创新能力达到新水平,对外开放形成新格局。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初步建成整体智治体系和现代政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影响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协调发展。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资源能源集约利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城市生态基本建成。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平安衡阳建设达到更高水平,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二、“十四五”时期发展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

4.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扎实推进“一体两翼”建设,着力打造“五个中心”,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衡阳新篇章。

5.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衡阳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用新发展理念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更好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坚持目标引领。强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使命担当,全力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南的新时代使命任务中走前列、当主力,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现代产业强市和最美地级市,为建设现代化新湖南作出新贡献。

6.主要目标。对标中央、省委要求,结合我市发展实际,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质效明显提升。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现代产业强市和区域性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创新驱动活力明显增强。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方面走在全省前列。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不断强化,研发投入大幅增加,创新平台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加快聚集,创新生态更加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效明显。

——改革开放步伐明显加快。以数字化改革牵引全面深化改革,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贴心的政务服务、灵活的市场机制、优良的营商环境走在全省前列,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新发展格局下的区域性枢纽经济中心建设取得明显突破。

——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在人的现代化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优秀文化传承弘扬,文化自信充分彰显、文化形象更加鲜明、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区域性文旅康养中心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生态文明建设明显进步。在绿色产业发展、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清洁能源发展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持续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重点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最美地级市建设深入人心。

——人民生活品质明显改善。在公共服务现代化方面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高质量教育体系、卫生健康体系基本建成,区域性教育医疗中心建设基本成型。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社会治理效能明显优化。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的高效执行体系基本形成,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诚信衡阳建设纵深推进,政治生态持续优化,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现代应急体系基本建成,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成功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三、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力建设现代产业强市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建立制造、智造与创造相互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三次产业结构合理,科技文化人才支撑有力的现代产业架构体系,打造具有衡阳特色和品牌的现代产业高地,重塑“衡阳制造”辉煌。

7.建设区域性先进制造业中心。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全面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和新兴制造业发展培育,打造国家级有色金属与合金新材料产业基地、全国化工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以新能源汽车为引领的区域性汽车产业基地等,大力培育一批千亿级产业、百亿企业。加快推进钢管精深加工和信息技术升级改造,大力建设“钢管之都”。实施领军企业“上市工程”,打造一批行业龙头、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形成优秀独特的上市企业“衡阳板块”。实施质量品牌“提质工程”,加强标准、计量、专利、检测等建设,全面提升衡阳制造竞争力和美誉度。

8.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聚焦特色优势产业链,大力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加大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力度,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坚持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不断提升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和基础工业软件供给能力。全领域赋能企业成长,提升产业链龙头企业核心环节能级,提升主导产业本地配套率,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深入推进“一轴三廊”产业集聚区建设,实施产业园区提质工程,支持共建“飞地园区”,全面提升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和产业服务能力,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小镇。

9.构建现代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推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直播经济等新业态发展壮大。做大做强专业物流园区,推动多式联运发展,推进县域和乡镇物流网络全覆盖,打造中南地区现代物流集散基地。加快人力资源、研发设计、基础检测、法律服务等服务业发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

10.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基地。大力实施数据支持“两网工程”,充分发挥互联网骨干网节点城市优势,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与产业链建设、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数字衡阳名片。加快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及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各地区各部门间数据资源整合、共享交换,不断提高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教育医疗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全方位开放应用场景,促进数字产品应用创新融合发展,建设场景应用强市。扩大基础公共信息数据有序开放共享,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构建数字经济生态体系,大力培养数字经济技能人才,推进线上线下联动、跨界业务融合。强化数字经济信息安全,构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四、坚持创新首位战略,建设更高水平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坚持创新在衡阳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和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完善全域创新体系,加快打造人才引领优势、创新策源优势、产业创新优势和创新生态优势,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

11.全方位推进人才蓄积集聚。深入实施“人才雁阵”行动计划,健全人才政策“1+N”文件体系,开展“万雁入衡”引才行动。综合运用“UP模式”、柔性引才、靶向引才、专家荐才等招才引智机制,协调培养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青年科技人才,壮大基础研究人才、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立衡阳市优秀专家队伍。完善高层次人才管理机制,探索实行年薪制度和竞争性人才使用机制。推进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支持科技人员携带科技成果来衡创新创业。优化人才发展服务环境,构建集成式、智慧化、全流程的“人才生态圈”。

12.集中力量建设创新策源地。高质量建设以衡州大道科创走廊为主平台的创新策源地,发挥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作用,提高高校创新能力,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推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推动产教研深度融合,打造全省一流的大学城、科技城、创业城。加强战略性前瞻性基础研究,滚动编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和进口替代清单,组织实施产业链科技攻关,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用好衡阳市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智库,充分发挥院士工作站作用,加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建设力度,打造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推进县域创新发展,培育建设一批创新型县市。

13.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促进初创型成长性科创企业发展。实施科创动能“蓄积工程”,大力发展孵化基础、创新工场、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培育一批知名科技服务机构,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和知识产权联盟,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支持装备首台套、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示范应用,探索首购首用风险补偿制度。

14.健全创新体制机制。全面优化创新生态,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多主体协同、多要素联动、多领域互动的系统性创新机制,推动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打造一流创新环境。探索落实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衡阳模式,推动创新资源进一步聚焦。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计划,大幅提高本地转化率,打通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绿色通道。实施质量品牌提质行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参与甚至主导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深化科研放权赋能,支持高校、科研机构扩大科研自主权,推动与更多“大院大所”“名校名企”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大科技奖励力度,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加强学风建设,做好科普工作,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五、全面深化改革,重塑竞争新优势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推进深化国资国企、投融资体制、要素市场化配置、“放管服”改革等“四大改革行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打造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群众受益的体制机制新优势。

15.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工程。实施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行动,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快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国有企业做优做强做大,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健全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长效机制,落实好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稳企稳岗等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家以恒心办恒业,弘扬企业家精神,锻造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队伍。

16.不断加强经济治理能力建设。着力建立健全与现代产业强市建设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完善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健全财政、金融、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的经济治理体系。落实产业园区市场化改革、城区管理体制改革等掣肘衡阳长远发展的重大改革事项。完善经济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加强经济治理数据库建设。着力落实统计现代化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激发各类投资动力与活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提高财税收入质量。实施资金保障“金穗工程”,加强惠企政策归集整理和网上申报平台建设,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科技创新、战略项目的保障能力。提高金融监管水平,实行政府债务绩效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国有企业债务约束和经营风险管理,坚决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建立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17.切实加快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健全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全面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权益。实施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促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自主有序流动,加快建立健全要素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盘活闲置低效土地,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创新工业用地供地制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生产许可制度,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争创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18.打造比肩沿海地区的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提高政府效能。健全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大力推行“四到”“四零”服务。实施深化“放管服”改革行动,探索以承诺制为核心的极简审批,健全“证照分离”制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域通办、就近可办。深化“互联网+监管”,强化市场综合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改革。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和绩效考核。

六、着力畅通双循环,加快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

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实施开放高地崛起工程相结合,主动服务国省开放战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构建畅通高效的市场体系、流通体系,推动形成全方位全要素、高能级高效率的双循环,促进内需与外需、进口与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打造湖南省连通长江经济带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投资贸易走廊的重要支点。

19.大力推动消费转型升级。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积极培育新型消费,提升传统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大力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发展无接触交易服务,发展服务消费,扩大优质服务供给。大力创建新型消费示范城市,建设多层次消费平台,建设高品质步行街,打造新零售标杆城市,支持发展“首店经济”“街区经济”,有序发展“夜间经济”,提升乡村消费、社区商业消费。支持发展农村电商,加快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推动新型消费向农村拓展。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完善促进消费政策,规范发展消费金融,释放消费潜力。改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20.不断优化拓展投资空间。实施新一轮扩大有效投资行动,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加大重大项目投资,完善重大项目落地协调机制,规划建设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工程和项目。加大产业投资,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高精尖产业投资。加大社会民生领域投资,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生态环保等民生事业,补齐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投资短板。更好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有效扩大民间投资,加大直接融资比重,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加强项目前期工作,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

21.加快基础设施优化升级。立足增强枢纽功能,着力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强传统基础设施优化升级。完善高速公路和市域快速干线网,加大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及新增路线联网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城市微建设、微循环,启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加快衡阳铁路枢纽改造,构建区域性铁路客运货运枢纽。完善水运集疏运及湘江航道体系。加快发展临空经济,大力推进航空体系建设,加快航空口岸申报,拓展国内国际通航线路,着力将南岳机场建设成为省域航空副中心。积极发展通用航空。夯实能源保障网,加快电网建设和升级改造,纵深推进“气化衡阳”,建设综合能源储备基地,大力发展新能源。筑牢水安全网,重点建设“一江四水”等流域防洪项目、市城区和县城防洪工程,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开辟建设城区第二饮用水源,形成防洪、饮水、用水和河湖生态安全格局。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高速光网、互联网协议第六版、5G网络、移动物联网等设施建设,打造湘南湘西大数据交互中心,构建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等具有公益属性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和产业技术基础设施集群。

22.强化对外开放支撑体系。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进贸易创新发展,大力发展贸易新业态,拓展对外贸易多元化,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全面推进单一窗口建设,提高口岸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进一步建立健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大力推进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建设,引进和培育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吸引跨境电商产业集聚。主动融入湖南自贸区发展,推进衡阳综保区高质量发展,提升各类园区外贸综合服务能力,做大做强外贸合作交流平台。高效集约开行中欧班列,加快开通东盟班列,促进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抢抓中非经贸博览会落户湖南机遇,深化对非经贸合作。

23.高水平引进来走出去。全面提升承接产业转移层级和质量,当好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领头雁。建立全市统一的招商信息共享平台,充分发挥招商协会及第三方机构作用,大力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坚持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引进企业总部、区域总部及功能性总部,吸引高水平科研院所、研发中心落户衡阳。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继续实施外贸“破零倍增”工程,壮大外贸经营主体,加大外贸综合服务供给,支持“雁字号”品牌拓展海外市场。推动优势产能、基础设施领域国际合作,带动技术、装备和劳务“走出去”。统筹整合外事工作资源,深化友城合作。

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统筹推进农村各项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24.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精细农副产品主供基地。打造农村“百千万”工程和“六大强农”升级版,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三位一体”高质量为农服务体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强化农业科技和机械化装备支撑,发展智慧农业。推动现代种业发展,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开展粮食节约行动,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收储调控能力,建设区域性商品粮收储、加工和集散中心。大力发展精细农业,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按照“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发展壮大乡村主导产业,做优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扎实开展“黄绿红蓝”彩色农产品培育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发展“两茶一果一花”,实施优质粮油工程,打造全国油茶第一强市。推广生态畜禽养殖业发展,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发展林业特色产业。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加快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先一公里”问题。加大农产品品牌整合和地方特色品种保护力度,加强区域性公用品牌创建。坚持农业绿色发展,净化农业产地环境,推进农业全程全面标准化和质量控制,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25.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持续优化乡村布局,推进乡村片区化、组团式发展,做大做强中心村,强化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创建一批美丽乡村、秀美屋场、五美庭院。用规划引导村民集群集聚建房,提升农房建设品位和质量。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秸杆露天禁烧、空心房整治、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新型农民。

26.深化农村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用地认定机制,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实现形式,有效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保险。

27.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政策体系,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推进以县域为整体的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和管护,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普惠共享。健全人才下乡返乡留乡激励保障机制,发挥新乡贤积极作用,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28.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坚持和完善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

八、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着眼于发挥省域副中心的辐射带动效应,主动对接融入国省区域战略格局,引领区域协调发展。

29. 对接融入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强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历史担当,承接粤港澳、衔接粤湘桂、对接长三角、协作长株潭、辐射大湘南,主动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大力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密切与西部陆海大通道的经济联系,推动实现跨区域资源配置、跨区域产业协作、跨区域经贸互动、跨区域市场构建、跨区域投资贸易便利化。着力建设中部地区开放大通道互联互通、战略性能源输送储备、大数据储存接入的关键节点,打造综合物流、生产组织、现代消费等区域性功能枢纽,加速汇聚湘南、粤北、赣西、桂东北等区域要素资源,加快形成工业品“大湾区研发、衡阳生产分拨”和农产品“衡阳加工集散、大湾区消费”的产业协同格局。

30.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科学划定并强化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严控战略留白空间,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实现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有机融合,形成全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对全市所有国土空间分区分类实施用途管制,坚定依法有序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违法建设、违建别墅等专项整治,创建基本无违法建设区。有序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推动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支持生态功能区的人口逐步有序转移。

31. 推动市域协调发展。构建“一核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新格局,以衡阳市中心城区为主,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核心区;以“西南云大”城镇群为中心,打造辐射衡南县、衡阳县、衡东县、衡山县、南岳区的“大衡阳都市经济圈”;支持耒阳市、常宁市、祁东县协调联动发展,组团构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前沿经济带”,形成一批新的增长极。深化扩权强县改革,坚持县市区“两主一特”功能定位,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完成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大幅拓展中心城区发展空间,全面提升城市能级。

32.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树立全新的城市发展思维,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发挥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中心镇为有益补充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市区、县城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快城市片区开发,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推行城市更新行动和城市生态修复,统筹城市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引导市政设施隐形化、地下化、一体化建设,大幅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开展背街小巷“三清三建”提升行动计划,建设完整社区、绿色社区,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智能城市、宜居城市。推动城市治理方式精细化、精明性转型,加强建筑高度、城市天际线、城市色彩等管控,塑造特色鲜明的城市风貌。持续治理交通拥堵,加强停车综合治理,改善出行环境。加强人防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相结合,实现军民兼用。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实现农业转移人口按意愿在城市便捷落户。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鼓励用市场化手段破解老旧小区、失管弃管小区物管难题。

九、推动绿色发展,建设最美地级市

坚决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更大力度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33. 全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积极引导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现代产业发展,抓好落后产能淘汰,全面推动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清洁生产、绿色化改造,发展绿色建筑。发展绿色金融,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培育壮大环保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倡导“光盘行动”,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大力建设节约型机关。降低碳排放强度,落实国家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总量与强度双控,健全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政策体系。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把垃圾分类纳入社区治理,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推进能源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34.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继续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强化扬尘管控,实现大气主要污染物的协同减排和控制。统筹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强力推进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先行先试示范城市建设,强化流域系统治理,持续推动“一江四水”生态环境治理,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确保水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保障土壤环境质量,开展重点行业土壤污染整治,加强农用地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和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加强白色污染治理。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加强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磷污染、重金属污染治理。重视新污染物治理。

35.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工程,整体性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全面落实河湖长制,优化拦河水利工程管控和整治,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巩固拓展流域退耕还林还湿成果,改善河湖连通性。全面落实长江禁渔退捕。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行林长制。全面推动矿业转型发展和绿色矿山建设,加快重点区域矿山生态修复。推动城市绿道和森林步道建设。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强特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开展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

36. 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效益转化通道,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建立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加强社会监督,培育和提升公民生态环保素养,推动形成全民生态自觉。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加快“三线一单”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衔接。加强统一规范的生态环境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强化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建设。

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文化强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37. 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水平,建设红色文化传承示范区。深化拓展新时代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进婚丧习俗改革,大力移风易俗。完善志愿服务体系,高标准打造“衡阳群众”志愿服务品牌。全域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加强社会舆情应急管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绝对安全。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38. 繁荣公共文化事业。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面覆盖、互联互通,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城市精神,深入挖掘、发展壮大衡阳的红色文化、船山文化、大雁文化、书院文化、工业遗产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增强全市人民的价值认同,擦亮衡阳文化名片。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新媒体传播矩阵,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推进文化精品工程,提升文艺原创能力,推出一批具有衡阳特色、彰显衡阳文化的文艺精品力作,完成《援军明日到达》拍摄。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更好发挥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作用,提档升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加强档案征集管理。加强老字号传承创新。推动衡阳优秀文化走出去。稳步实施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完善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制度,统筹做好文物保护、腾退开放和综合利用。加大文化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造就一批文艺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艺人才。

39. 建设区域性文旅康养中心。坚持守正创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健全现代文旅产业体系。加快文化创新体系建设,培育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继续实施“文化+”融合工程,顺应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采用新兴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文化行业,做强文化市场主体,建设一批文化科技产业园区和基地。充分挖掘衡阳文化资源,突出“寿岳”品牌,高标准建设南岳全域旅游示范区,积极发展旅游休闲、健康医养产业,加快建设以南岳为龙头的文旅康养中心,打造南岳衡山“健康谷”。整合华侨城、石鼓书院、湘南学联、东洲岛等沿湘江文旅资源,打造湘江城市中央休闲区。积极争创一批4A级以上旅游景区,加强品牌宣传和市场营销,推进衡阳跻身全国一线休闲度假城市。深化人事分配、社会保障等文化内部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十一、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完善人的全生命周期民生服务,着力解决好群众各项“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40. 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通过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完善再分配机制,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长效机制。

41. 强化就业创业政策。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突出抓好退捕渔民转产安置。打造“双创”升级版,促进创业带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培育和监管。

42. 加快建设区域性教育中心。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优化教育资源布局配置和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锤炼师德师风,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大力支持南华大学“双一流”建设,全力支持在衡高校特色、专业和上水平发展,持续支持高职院校“双高”建设,加强师范生培养。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多途径扩大义务教育学位供给,优先补足重点区域和结构性缺口,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打造一批专业化、特色化职业院校。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建设学习型城市。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

43. 全面推进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倡导全民健康理念,深入实施健康衡阳行动,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健全分级诊疗制度,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市域推进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改革。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疾病预防控制、重大疫情救治、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加强公立医疗机构传染病救治能力建设。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强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和乡镇(街道)、村(社区)卫生机构建设。加强医院安全秩序管理。加强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公共卫生首席专家制,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支持社会办医,推广远程医疗。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动爱国卫生工作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落实国家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提高人口素质。加快体育事业和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新消费。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推动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打造老百姓身边的“一刻钟健身圈”,加快建设体育强市。

44.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健全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落实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监管。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健全留守儿童、妇女和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

十二、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衡阳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全市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45. 建设法治衡阳。推动重点领域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完善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运行和监督机制,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严格规范文明执法,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贯彻实施民法典,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形成全社会尊重法治、信仰法治、坚守法治的良好风气。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健全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体系。

46. 加强和改进社会治理。健全“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强化县乡村三级社会治理创新,推进市域、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成功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完善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推动“双报到”常态化。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衡阳群众志愿者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强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作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信访制度,加强诉源治理,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预防调处综合治理机制,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推进现代科技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整合提升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

47. 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坚决捍卫国家政治安全,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坚决制止非法宗教活动。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强化网络空间综合治理。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强化涉众型经济犯罪防范打击,确保产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基础设施安全及新型领域安全。加强平安衡阳建设,完善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坚决防范和打击突出违法犯罪、新型犯罪,坚决打好禁毒攻坚战,巩固扫黑除恶成果,织密织牢社会安全网。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确保粮食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自然灾害防御工程建设,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培育和发展社会救援力量,发展巨灾保险,提升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十三、全市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而奋斗

全市各级党委要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凝聚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共识和力量,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供坚强保证。

48.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各级党委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构建市县乡一体、部门间协作、政银企联动的协同高效运转机制,完善争先创优工作机制,确保中央、省委各项决策部署有效落实。完善党委研究经济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持续深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化拓展政治建设考察,落实好干部标准,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水平和专业化能力,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完善人才工作体系,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推进党支部“五化”提质工程为抓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加大基层基础保障力度,减轻基层特别是村级组织负担,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49.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保障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独特优势,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水平。坚持和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民族、宗教、侨务等政策,认真做好港澳台及海外统战工作,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安定。推进基层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群众自治能力和水平。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做好“双拥”工作,深化军地资源共享和双向支撑拉动,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50. 建设风清气正的清廉衡阳。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充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用好评价考核“指挥棒”,激励鞭策广大干部干事创业、建功立业。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全面整肃干部作风,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完善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加强党内监督与人大、政协、审计、群众、舆论等监督统筹衔接,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让接受监督成为政治自觉。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决查处重点领域和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51. 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各级各部门制定“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要坚决贯彻党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落实本建议要求,以项目为支撑,明确约束性指标、责任主体和实施进度,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有机衔接的规划体系。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调整修订机制,突出对重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评价,推动工作落实落地。

全市上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信心、同心同德,锐意进取、担当作为,奋力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谱写衡阳新篇章!

 

 

 

 

 

 

 

 

 

 

 

 

 

 

 

 

 

 

 

 

˜我校召开“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集中学习研讨会

12月31日上午,我校召开“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集中学习研讨会。总规编制工作小组全体成员参与学习研讨。党委副书记张平主持并作指导。

会上,“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总规编制执笔人曹毅传达学习了《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制定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省内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经验与成效。

张平客观分析了我校“十四五”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指出了目前的优势、存在的问题、面临的瓶颈和发展战略,为推动学校发展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

张平强调,下一阶段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全面对标对表,找准战略着力点,科学谋划好“十四五”发展。二是继续做好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集中学习研讨工作。三是结合学校实际,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扬长处、补短板、强优势、塑特色上提出针对性目标,创新驱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文/闫英才 图/林懿)

IMG_256

˜我校召开“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第二次集中学习研讨会

1月14日上午,我校召开“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第二次集中学习研讨会。总规编制工作小组全体成员参与学习研讨。党委副书记张平主持并作指导。

会上,总规编制小组成员王小兵、李天生、杨桂林分别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三方面领学了“十四五”专项规划草案和相关上级文件精神。洪俊重点介绍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思路,曹毅、肖中云分别传达学习了《杜玉波:推动“十四五”时期高等教育高质量开局》和《衡阳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在认真听取大家学习发言后,张平指出总规编制工作小组成员要深刻领悟相关文件精神,对接湖南省“三高四新”、衡阳市“一体两翼”发展战略,进一步充实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内容,并逐步完善规划体系。

张平强调,总规编制小组成员要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扎实做好总规编制各项工作;下一步要继续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等方面的集中学习研讨准备工作;要全面深化改革,抢抓机遇,凝聚力量,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和特色发展。(文/闫英才 图/刘歆昱)

IMG_256

˜机关党委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

工作总结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根据湖南工学院“十四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的通知》工作要求,机关党委在机关教职员工中开展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学习讨论,现将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

为保障“十四五”规划学习活动高质量开展,机关党委高度重视、精心部署,结合工作实际,于1028日制定《机关党委“十四五”规划学习计划》,通过机关党委网页、工作群及时发布《机关党委关于开展“十四五”规划学习的通知》,要求机关党委17个党支部贯彻落实。在学习活动期间,机关党委有序推进落实学习计划,实时更新学习资料,通过工作提示督促各党支部开展学习活动。

二、全面开展

机关党委1014日至1023日面向机关全体教职员工征集学

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意见建议,共征集到12个方面36条意见建议。

机关党委114日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围绕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精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湖南工学院“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启动部署会会议精神、《湖南工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进行学习研讨。

机关党委书记李春生以《奋进新时代 开启新征程》为题,讲授专题党课3次,分别于114日向机关党委各党支部书记,119日向团委、创新创业就业学院联合党支部,1110日向组织部(党校)、机关党委、档案馆联合党支部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机关党委17个党支部于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根据《机关党委关于开展“十四五”规划学习的通知》工作要求,围绕党的教育方针,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国全省全校教育大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湖南工学院“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启动部署会会议精神,《湖南工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等重要内容,结合主题党日、“三会一课”开展集中学习研讨。每个党支部开展集中学习的次数均在2次以上,有13党支部书记讲授了专题党课。学习活动结束后,各党支部及时总结学习成果,形成学习总结报告1篇。

机关党委注重宣传引导,要求党员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等线上平台加强自学。机关党委及各党支部利用部门网站发布关于学习动态的宣传报道30余篇,营造良好氛围。

三、学习成效

通过开展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大学习,机关党委紧密联系学校和机关实际,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重要论述精神的实质和任务要求,充分调动机关教职员工支持和参与学校事业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为后续“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机关党委

2020年1230

 

˜机械工程学院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

工作总结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编制出符合我校实际情况、体现全校师生意愿、具有较强的战略性、前瞻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发展规划,我院于108日拟定了《机械工程学院“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实施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时间:202010月初-202012月中

二、活动内容:学习和讨论如何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

三、主要做法:

1、广泛征求意见。根据《关于征集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意见建议的通知》,发动学院师生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为学校和学院发展建言献策。

2、开展理论学习。各个支部在1013日下午围绕“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理论学习,并于1020日结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学习,对接自身分管工作情况展开学习研讨。

3、进行集中学习。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在1022日下午围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紧密结合个人及分管工作情况,对接学校、学院“十三五”总结和“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共同商议“十四五”规划。

4、召开调研座谈会。学院于113日召开“十四五”规划工作调研座谈会,机械工程学院及汽车研究院领导班子成员、三办主任、教研室实验室主任、党支部书记及民主党派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校长罗建华、校党委委员统战部部长杨朗等校领导对我们“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了全面了解与指导。

四、主要成效

主要成效在于为学校“十四五”规划征集了如下宝贵意见:

1.学校“十四五”期间应确立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

1)通过学习“十四五”规划,我感觉到在中美贸易战打得火热的当下,我们应该支持国货,做好一个中国公民应尽的义务,支持国货,在生活中有好多同学不相信国货,虽然谈不上“崇洋媚外”但是甚至会出现对身边买国货的同学的一种“歧视”,我觉得在我国国民经济大幅发展的当下,我们的民族品牌,民族产品,我们的很多“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都已经不输国外,没有必要一味地追求虚荣心,去买很多只是单纯更贵的所谓进口货。支持中国制造和支持中国创造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去学习与发扬的,也希望学校能多做这方面的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提议人:韦佳成 成型汽车金材党支部

2)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战略规划要想超越纯文本的常规性工作能够切实地使之成为学校发展的行动纲领和工作指南,成为学校凝心聚力的战略财富,就要充分调动并重视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积极性并珍视他们的宝贵意见,使之成为出台相关战略举措的基本依据。

提议人:何隆英 教研室党支部

3)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广泛听取广大劳动者的意见,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和基层经验充分吸收。

提议人:毛祖莉 教研室党支部

2.学校为建设“特色鲜明、社会声誉良好的应用型大学”应该采取的有效措施;

1)我建议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因实施教,多开一些对学生步入社会有帮助的课程,方便指导学生毕业就业等问题。多方面层次提高学生就业水准和贴合学生自身满意度。

提议人:张丙耀  成型汽车金材党支部

2)建议学校抓好学生就业工作,可考虑向大企业定期陪养输送优秀学生等办法,打开学生就业工作的局面。

提议人:赵轩轩  成型汽车金材党支部

3.学校党建工作、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建议;

1)领导应下基层,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广大群众建言献策,上下同心,切实把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同顶层设计统一起来。要注重制度的可行性。

提议人:刘先兰 教研室党支部

2)做好学校的顶层设计,不能由部分领导拍脑袋决定。相关领导应深入基层教学单位,听取一线教师的心声,真正做到制度管理而不是因人制定制度和规划。

提议人:张蓉 教研室党支部

3)我认为现在的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还不是很足,党组织应该组织一些活动加强对学生党性修养的学习以及对于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因为当我们思想上有偏差,或者迷茫时,我们可以让我们自己的思想向党组织靠拢,比如学习党章,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的新谈话,重温党史。我们应该得知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得来不易,是多少前辈在之前抛头颅、撒热血。我们应该向老党员学习,学习他们的艰苦作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为学校和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特别是应该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的同学或者其他人。在食堂看到有同学不把吃完的碗筷放进篮子里,应该去提醒他这样做,因为党员是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不怕吃苦、不怕麻烦。

提议人:李双  机设党支部

4.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建议;

1)加强学校学习氛围宣传和建设,首先着手加大鼓励同学考研的宣传力度,并成立相关组织,学院定期开展学习心得交流会。可以以考研为最终目的,从而高屋建瓴般的影响同学们其他各方面的学习。

提议人:展树人 成型汽车金材党支部

2)建议加强培养学生参加竞赛意识,鼓励提高动手创新能力。

提议人:杜先民 成型汽车金材党支部

3)学校宿舍寝室文化建设,在大一大二,学校要求新生完成寝室装点打造任务,很好的促进了寝室文化建设。还有学校组织的学习型寝室和文明寝室,也可以很好的督促寝室里的成员努力学习,争取不拖后退。

提议人:任晓华 机设党支部

5.学校内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包括校院(部)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人事编制“三定”、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建议;

1)普通教师平时要完成的事务性工作太多,而课时费却十多年都不变,希望学校领导们能考虑。

提议人:隆文革 教研室党支部

2)期末教师评卷工作量大,工作精度高,学校限时完成工作的时间应适当延长,不能动辄按教学事故处理。

提议人:张先良 教研室党支部

6.学校学科建设与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等方面的建议;

1)调至机械学院已满一年,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经常会思考,如何将我们学院的辉煌一直延续下去?学院的发展首先必须得有人,现在教师发展严重畸形,我们最强的专业教师严重缺乏,而材料专业教师又比较多,如果明年按专业招生后,后果会更加严重,要怎么样防患于未然,如何未雨绸缪,不能等到事情来临的再去想办法。在外部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就是我们根本招不到机制专业的老师),教师的转型绝对是现在最重要的工作,我认为把有意愿转型的老师摸底,进行综合调配是现在师资建设的主要任务,得人者才能得天下。

提议人:毕红霞 三办党支部

7.学校人才培养发展规划,包括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专业建设、“三全育人”工作等方面的建议;

1)在大三的第一学期,我们要上很多门的课程,在此期间老师们给我们布置了很多的作业写,然而这些作业大多数又是抄书或者网上的,光写作业就占据了我们大多数时间,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我们自己感兴趣和更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们写这些作业不太合理,望老师们少布置一些作业,给我们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提议人:熊志豪 机设党支部

2)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生,在教学方面,深感高校思政课程的“鸡肋感”,从本科的中国近代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基本主义概论,几乎所有学生到思政的课堂状态就是睡觉,或者是干别的无关的事情。个人感觉:相关课程课本内容空洞化、教条化,教师不够重视实质精华内容的输出,照本宣科,有必要做出进一步改革。在饮食方面,学校食堂的价格不合理,感觉我们吃饭就是在给他们心情买单,一顿饭饭的价格完全看他们心情,感觉是随便乱叫的,有时候同样的饭菜价格却相差很大,希望这方面多多改进。

提议人:闻镜强 机设党支部

3)整顿学风、严肃考风,切实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位。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提议人:黄建平 教研室党支部

4)我建议学校可以开设更多的根据个人兴趣选修的课程。

提议人:何志锋 成型汽车金材党支部

5)对于机械工程学院提出以下建议,这也是我听了前面几位同志的发言受到的启发,针对当代大学生,我们需要加强的不仅仅是学生身体上的的锻炼,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心理上的教育,回望过去几个月,网络上有不少当代大学生,研究生和博士,因为不堪学业重压,生活压力和感情挫折,出现了跳楼,自杀等不可取行为,造成一个个家庭的悲哀,所以,我希望学院多组织一些心理健康的课程和教学甚至进行考核,让我们机械工程学院的学生成为心理上和身体上的双重优秀学生!

提议人:关子博 机设党支部

8.学校科学技术发展,包括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建议;

1)我建议学校增加专业校外实习,加强学生对校外见习的重视程度。

提议人:颜璞  成型汽车金材党支部

9.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发展,包括高层次人才、专任教师、实验教师、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等方面的建议;

1)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继续完善《机械工程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试行)》,探寻素质拓展能力与学业成绩的平衡点,今年已取得初步成效。建立健全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体系。一是以易班建设为抓手,加强学生线上班级管理建设。二是不断完善班级月测、年度评体系及考核结果的运用。三尝试编写学生工作指南,为辅导员、班主任以及班级学生干部开展工作提供指引。

提议人:王本强  三办党支部

2)加强我校辅导员队伍引进和发展平台拓展工作,切实落实国家关于辅导员考评体系单列标准、单设指标、单独评审的措施。

提议人:毛艳丽 成型汽车金材党支部

3)建议学校开设匿名教学评价,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提议人:樊升记 成型汽车金材党支部

4)通过此次学习希望我们学校可以进一步完善辅导员制度,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解决困扰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加强辅导员对学生的培养,包括在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咨询、人文修养等方面上的培训,才能让辅导员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同时学校可以更多的组织开展学生政治理论学习和宣传教育活动,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配合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结合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和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发表见解、交流观点、碰撞思想,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加强教育引导。

提议人:贾越 机设党支部

10.学校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包括校园基本建设、实验室建设、后勤保障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智慧图书馆建设、校园安全、筹融资与财务管理、盘活现有资产存量等方面的建议;

1)办公室的一些硬件设施不完善,影响工作效率;目前我分管了部分党务工作,新生将档案交至我这里,不方便保管,我认为学院应设置一个专门的档案室用于存放档案。

提议人:朱欢 三办党支部

2)我建议学校期末评定的时候除了对任课老师的评价之外,最好还能有对学校教学设备的评价,以及对除教学之外的评价。(例如对食堂、宿舍、校园安保等方面的满意度及建议)

提议人:黄岩 成型汽车金材党支部

3)建议学校对食堂进行更规范化的管理,对食堂的菜谱定期更新一下,食堂的肉菜多用新鲜肉而不是已经加工好了的合成肉,半成肉

建议人:周正午 成型汽车金材党支部

4)建议学校改善网络环境,在工作日半夜断网的时能够照顾到依然需要使用网络学习工作的同学,不至于在断网时数据卡顿。

提议人:纪晓梅 成型汽车金材党支部

5)学校内部环境较好,但是希望周围多建点垃圾桶,之前回学校时,手里的垃圾窜了好久,没有地方扔。希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前专科注重实践,现在本科注重理论,如果两者结合,会学到更多更深奥的知识,学习更加直观。

提议人:刘阳 机设党支部

6)首先,学校的硬件设施需要改善,我们机设的班级上机床和工艺的实训课时,由于机床设备老旧,所以通常都是换个地方口头讲课,并没有起到实训的作用。我个人建议学校在这个方面提升一下。其次,学校的在紧急时刻的排课方案定得比较慢,像这次疫情期间,回到学校以后我们班完成了考试,除此以外,还要上完以前没上完的实训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并没有排表下来,而是以通知的方式,一个一个的排下来,学生缺乏准备,而且对我们专业的实习找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希望学校以后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况,能提高应急时刻的安排组织能力。最后,学校两边的食堂差别比较大,个人在润泽和顺枫都住过,感觉说顺丰公寓的食堂,好吃又便宜,润泽则稍微贵点,个人感觉没那么好吃。

提议人:罗权灿 机设党支部

7)建议完善教学设备,很多教室话筒都坏掉了,电脑系统版本太老了。

提议人:林伟芬 教研室党支部

8)改善学校篮球场场地,水泥地不平,建议升级为橡胶底,同时增加灯光,增加锻炼的时间。

提议人:沈杨凡 成型汽车金材党支部

9)教室电脑运行速度太慢,讲台卫生太差。

提议人:伍利群 教研室党支部

10)建议学校宿舍校园网络价格合理,网络使用时间明显减少,网络价格却还是和以前一样。

建议人:黄烨 成型汽车金材党支部

11)建议晚上的有线网络时间能再延长一些,能够改善网络的网速情况;建议学院发通知能提前些;建议针对学院学生的就业情况,能够多普及一些知识盲区,以及就业签公司需要注意的一些情况;建议改善学校的学习风气。

提议人:吴潇潇 成型汽车金材党支部

12)对学校的小建议吧,咱们湖工已经做得很好了,不过有些地方还是可以做得更好,我就提下面3个小建议吧。    1点呢,就是学校宿舍报修系统不是特别好,要么就是拒绝过来维修要么就是效率不高。就以今年的事情来说,9月刚开学天气很热,我们报修电风扇,但是维修那边的回复是以安装了空调为由,不予以维修电风扇。但是开空调很耗电,尤其是天气又不是特别热的情况下,就更没有开空调的必要,所以从节能减排方面讲还是工作效率方面讲这都要优化一下。第2点就是,学校的食堂,前面发言的同学说得很含蓄,其实都表达了一个意思:贵,存在乱收费现象。所以呢我希望学校有以下的改变:价格方面实惠一点,并且明码标价,不要价格随着日期涨,另外呢学校的食谱更新的频率可以高一点,或者说周期短一点,不要连着两三个星期都是同样的菜,毕竟都是大锅菜,还要天天吃一样的就有点难受了。第3点就是,反馈问题的渠道并不是那么多,甚至说都很难找到,学校应该也有类似于权益部之类收集学生意见的学生会部门,但是我到现在也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部门,反正有建议没处说。学生会可以加大宣传力度,广泛的征集学生的建议,整理好后递交给学校。这话说得可能有点直接,但我并没有不喜欢湖工的意思哈,只是希望湖工能越来越好。

建议人:张维  机设党支部

13)我建议学校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务系统,简化使用功能,增强系统稳定性、可靠性和美化版面,更加人性化,适合师生使用。

提议人:雷旺来 成型汽车金材党支部

14)建议学校可以开设这样一个网站。主要介绍一下我们各专业比较重要比较权威的竞赛,介绍一下竞赛规则,注意事项等。可以让相关负责带领竞赛的老师,在上面直接公布竞赛名额,申请方式,线上交流,线下考核确认等。减少信息差,也可以提高学习积极性。

提议人:宋宇凡 成型汽车金材党支部

15)对十四五规划在学校方面的建议,我有如下两点意见,一个是学校的空地规划,学校南边的空地有很多地方都荒废了,我认为那边的空地可以新修一些凉亭小路等供学生下课休闲的地点,更加合理的利用土地,把校园环境整顿的更好。第二个是新基础设施保障方面,如今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严重,学校应该修建更多更好的体育设施,例如东门球场可以更换下场地,水泥地学生如果摔倒可能受伤严重,体育课可以适当增加,种类更加丰富。最后我相信学校在今后的建设中,一定会越走越好,咱们湖南工学院的学生前途更加光明。

提议人:张俊杰 机设党支部

16)缺乏大学生活动场地,大礼堂.

提议人:程斌 机设党支部

11.对学校其他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1)我建议学校在需要提交材料的时候,能够提前将格式、要点等问题统一,并准确下发到二级学院及各班级,避免材料审批多次不通过。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提议人:邝金荣 成型汽车金材党支部

2)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助学金的考察与发放工作,加强对相关获奖人员的筛选与考察工作

提议人:张世博 成型汽车金材党支部

3)我建议学校在评定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的时候,固定年纪的名额分配,向全校公开评定标准,并能提高学业成绩在标准中的比重。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建议人:黄润东 成型汽车金材党支部

4)我们学校和学院应该积极探讨文化娱乐对大学生思维的影响,减少泛娱乐,盲目追星带来的不良习气,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引导人民积极向上 弘扬正气,多去向对国家作出巨大贡献对推进社会进步的栋梁进行学习,不断的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

建议人:黄杨 机设党支部

5)关注同学身体健康从平时做起,应急式的体测对同学的身体反倒是一种伤害。食堂饭菜的价格透明性,除了顺枫二楼明码标价,其他区域食堂存在价格偏高,不透明,随意喊价的情况。

建议人:张洲阳  机设党支部

 

                               机械工程学院党委

                                            2020年1230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

工作总结

根据《关于开展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的通知》要求,我院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十四五规划学习方案,根据学习方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世情国情省情市情校情,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国家、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和特色发展定位,以内涵建设为主线,以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为抓手,以一流师资建设为关键,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奋力创新,科学编制“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为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提供战略引领支撑。

二、成立了学习领导小组

设立了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十四五”规划学习领导小组。

  长:范志明

副组长:洪俊  李治军  喻霞  

  员:高芳红 严亚周、董海兵、刘永晟、阳柯、黄馨仪、田金云、何西、罗雪莲、胡小娣、王秋燕、贾雅琼、张松华、周雪婷、刘海波、何洁

学院党政办负责学习计划的制定与安排

三、扎实开展“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活动

根据学院“十四五”规划学习方案,学院在1022日召开了编制工作启动会议,传达学校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规划编制工作;1023日制定了学院编制工作方案,并向学校规划办进行备案;1028日和114日两次召开了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要求党委中心组成员、各党支部在总结我院“十三五”规划的经验情况下,认真学习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方案,要广泛宣传,强化责任意识和执行意识,严格按照进度安排,积极发动全院师生员工,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民主参与度,确保学院规划编制工作按期高质量完成。根据各党支部线上线下征求的意见和建议,现从6个方面汇总如下:

建议事项

内容

学校党建工作、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建议

增加党建活动经费,党建活动经费预算偏少,不能满足党员参观学习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提议人:范志明

学校学科建设与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等方面的建议

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重大纵向和横向项目上实现突破;加大教师引进力度,适当缩减招生规模,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积极推进硕士点申报;财政上要注意开源节流,向重点支持学科倾斜,同时也兼顾一般学科的发展。
 
提议人:刘海波

结合学校的评估工作、申硕工作,积极优化基层教学组织的功能,大力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深入改进工作作风,稳步推进学院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提议人:董海兵

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提议人:何西 

学校人才培养发展规划,包括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专业建设、“三全育人”工作等方面的建议

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通过梳理发现某些课程重复开设,一些实验课程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需要清理“水课”,打造“金课”
  提议人:何西

为提高“三全育人”成效,使学生管理更高效、更智能。建议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加强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投入和建设。
 
提议人:李治军

卓越计划在初期选择人数少,学校及学院投入的资源与精力较多,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目前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如下:
 
①扩大至全专业范围,实施起来困难。
 
②由于疫情影响,实习大打折扣,实习形同放羊,理论课大幅压缩,最后理论与实践都不行。
 
建议取消卓越计划,或培养方案的培养时间与普通专业一致,增加校内实践课程,达到增强实践能力的目的。
 
提议人:罗雪莲

学校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包括校园基本建设、实验室建设、后勤保障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智慧图书馆建设、校园安全、筹融资与财务管理、盘活现有资产存量等方面的建议

学生宿舍门禁系统应升级,应做到一卡一人通过,现在的门禁系统一卡可以多人通过,没有起到保安保和学生回宿舍的监控作用。
 
提议人:范志明

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发展,包括高层次人才、专任教师、实验教师、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等方面的建议

师资建设发展的过程中,除了考虑将高质量人才引进来的措施外,充分考虑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也是一个不错的途径,建议每年统筹制定学院的人才培训方案,对专业教师进行方向性培训,提升在职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提议人:罗雪莲

坚持外引内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高职称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力度,并做到人尽其才,促进学院的学科建设等各项工作。
 
提议人:董海兵

降低专任老师每年的基本工作量标准(课表课时200很难达到);
 
提议人:董海兵、张松华

科研工作的评价要根据新时代国家的要求与时俱进,注重量与质的结合,尤其科研工作的评价,不能搞985211院校的高大上,要注重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学生,在产学研上下功夫。
 
提议人:罗雪莲

教学工作的评价同样要注重量与质相结合,打破过去绩效完全由量决定的方法,实践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所以实践课程也应该纳入课表课时。
 
提议人:罗雪莲

对学校其他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解决湖工院的老师住房的房产问题和车库遗留问题
 
提议人:范志明

增加电子科技竞赛经费和卓越计划经费
 
提议人:范志明

通过此次在全院范围内对“十四五”规划的大讨论、大学习,大家认真查找了存在影响思想解放、制约工作开展的突出问题,着力克服和纠正了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急功近利和消极懈怠的心态和思想,进一步理清了学院“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思路和目标,认清了与同类本科院校的差距和不足,增强了加快赶超的时代紧迫感和责任感。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

                                                   2020年1226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工作总结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关于开展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的通知》要求和《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工作计划》安排,我院组织全体师生员工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开展了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目的

开展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紧密联系学院实际,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重要论述精神的实质和任务要求,增强教职工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提高思想境界水平,充分调动教职工参与学校、学院事业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领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具体安排

1、成立工作小组

成立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大学习大讨论领导小组。明确任务分工,有序推进落实,确保集中学习高质量、交流研讨高质量、总结成果高质量。

组长:李立波、罗庆云

成员:高为民、李玉秀、任长安、魏薇、尹帅、周艳红、黄银珍、曹丽慧、刘君、戴成秋、胡荣、唐琨皓、曾利军

秘书:尹帅

2、学习研讨

    10月26日制定了《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工作计划》并报“十四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学习研讨具体完成情况如下:

分类

完 成 情 况


大学习

1、1022日在2213信息楼小会议室召开“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会,传达学校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规划编制工作。

2、1022日制订具体工作方案(含编制工作小组名单、联络员、执笔人、工作进度安排表),报学校规划办备案。

3、1027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结合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集中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各支部同时开展集中学习研讨。

4、115日校纪委书记刘龙昌带队来我院对“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进行调研和指导,在信息楼小会议室(2213)举行了调研座谈会。

4、1110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各支部同时开展集中学习研讨。



大调研

1、组织开展校内调研、走访基层,线上线下征求意见和建议。

2、115日校纪委书记刘龙昌带队来我院对“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进行调研和指导,在信息楼小会议室(2213)举行了调研座谈会,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



大讨论

1、1113日召开编制工作小组会,讨论确定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初稿)。

2、1118日根据学校总体规划,讨论、修改完善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初稿)。

3、1123日,按照学校审议结果,修改完善定稿。





三、主要成效

1、进一步加强了组织领导。学院党委成立了“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领导小组,明确任务分工,有序推进落实,党委统筹协调和指导推进,确保了集中学习高质量、交流研讨高质量、总结成果高质量。

2、加强了学院教职工对学院未来发展的高度关注。党委根据服务、技术、管理、科研等岗位实际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积极参与交流研讨,献计献策。为紧跟学院发展步伐、科学制定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理清了思路、奠定了基础。

3、营造浓厚氛围。运用学院门户网站、新媒体等媒介全方位宣传报道大学习大讨论的重大意义、主要成效等,营造浓厚氛围,发挥示范作用。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党委

                                                        2020年1215

 

 

 

 

 

 

 

 

 

 

 

 

 

 

˜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

大学习大讨论工作总结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精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学校安排部署,结合建工学院实际,从202010月下旬开始,到12月上旬,组织开展了以自学和集中学习研讨相结合的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具体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科学谋划,确保大学习大讨论不走样

学院成立了建工学院大学习大讨论领导小组,由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成员包括学院党委班子成员、全体院领导、三办主任,由党委组织员担任秘书,明确任务分工,确保集中学习高质量、交流研讨高质量、总结成果高质量。

学院科学制定了学习研讨计划,有序推进落实。具体如下:

1、1030日制定学习讨论计划,报“十四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2、113日,开展第一次中心组(扩大)学习研讨会,主要学习研讨的内容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参加学习的人员包括党委班子成员、三办主任、全体党支部书记。

3、113日,副校长曹执令教授到建工学院召开“十四五”规划编制调研会,对学院“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督查与指导。调研组成员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洪俊、党委宣传部宣传科科长闫英才、建工学院科级以上干部、教研室实践教学中心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参加会议。曹执令要求,学院需要针对短板采取强有力措施,做好顶层设计,为学院“十四五”发展凝心聚力。

4、1110日,开展第二次中心组(扩大)学习研讨会,主要学习研讨的内容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参加学习的人员包括党委班子成员、三办主任、全体党支部书记。全院各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支部党员和教职员工参加,主要学习的内容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5、1117日,学院党委书记曹毅以“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为题,给学院全体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代表上专题党课,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6、1120日,为切实做好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绘就学院未来五年发展蓝图,推进各分项子规划编制工作,学院召开分项子规划专题汇报研讨会,院领导、院科级以上干部、教研室实践教学中心负责人、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7、125日,以“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为主题,组织全体教职工党员赴常宁水口山工人运动陈列馆参观学习,建工学院民主党派代表、知联会代表和教职工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此次实践活动。

8、1210日,为了让我院学生党员进一步了解校史校情,激发同学们爱党爱国爱校情怀,更好地调动学生党员的工作热情和干劲,组织学生党员参观学校校史馆。

9、11月份,院领导分别召开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了解全院师生在工作、学习中的困难与问题,征求“十四五”规划编制意见建议。

二、严格标准以上率下,营造良好大学习大讨论氛围

学院领导主动深入所在党支部和联系教研室,带头参加学习讨论,带头查找问题,带头推动成果转化,带动全院师生员工解放思想、提高站位,积极建言献策。院长张敏、院党委书记曹毅等到联系的教研室了解老师的情况,征求十四五规划编制意见建议;副院长甘英明、游春华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副书记唐晓雪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学生干部座谈会,了解学生在生活、学习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学院党委班子成员原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全体党委委员都参加所在支部和联系支部的大学习大讨论,指导支部开展系列活动。

学院运用校园网、微信群、QQ群等平台,在学院网站发布大学习大讨论的新闻专稿9篇,全方位宣传报道大学习大讨论的重大意义、主要成效等,营造浓厚氛围,发挥示范作用。

三、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分类指导,大学习大讨论取得成效

一是通过大学习大讨论,征集到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意见建议21条,具体如下:

1、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方面,建议学校抓住国家战略机遇和教育发展机遇,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教育现代化2035等重大战略布局,抓住发展的有利因素。

2、院(部)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应该由学校顶层先制定指导性意见,明确基本框架,再由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实际工作具体细化。

3、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

4、管理体制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要逐步改、分部放权。

5、要优化二级学院设置,紧贴产业布局,对接市场需求,设置行业学院。

6、要理顺机关处室、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之间的关系,规范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7、管理重心下移时,要确保责权利的对等。

8、根据实际工作,向二级学院逐步下放相关权利,如:教研室主任的设置与调整;实习基地的签约;横向课题经费的使用等。

9、学校在进行资源配置的时候,应该征求多方意见。

10、做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加快高层次人才梯队建设必须内培和外引并重。

11、充分调动教学院(部)的主观能动性,鼓励教学院(部)利用多方资源引进高层次人才,促进学院专业和学科发展。

12、健全高层次人才激励和评价机制。

13、健全人才跟踪服务体系,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服务意识,完善高层次引进人才的配套服务工作。

14、加强“双师双能型”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定激励措施,指导青年教师到大中型企业及科研院所挂职锻炼,成为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双师双能型”教师。

15、建议在“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等创先争优活动中,可以采取重点培育、项目化推进的方式。

16、要注重党建品牌建设。

17、要打造专职化的思政和党务工作队伍。

18、基层组织建设要定目标、要有标准和体系。

19、要盘活存量干部队伍,打通干部交流瓶颈。

20、要增加二级院部干部岗位职数,设置非管理岗位,如设置院长(主任)助理,加强后备队伍干部建设。

21、要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二是按照边学习、边讨论、边编制规划方式,把大学习大讨论成果最终落实在出台规划上,规划项目内容贯穿于各项具体措施中。目前建工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及各子规划按照编制工作计划按期进行,初稿已经基本完成。

 

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

            2020年1215

 

 

 

 

 

 

 

 

 

 

 

 

 

˜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

工作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落实阶段任务,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水平,我院于202011月初拟定了《安工学院关于开展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的活动计划》,并严格按此计划实施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现就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时间:202011月初-202012月中旬

二、活动内容:学习和讨论如何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

三、主要做法:

1、在全院范围广泛征集意见。各支部积极发动师生员工建言献策,结合《关于征集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意见建议的通知》中的主题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为学校和学院的“十四五”规划献计献策。

2、召开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研讨会。1110日上午组织学院中心组成员、党支部书记、学院科级干部、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各教研室实验室主任、无党派民主党派人士代表、高学历高职称代表、青年教师代表参加学习研讨会,问计于民,共商“规划”大计。

3、各支部自学与集中学习研讨。安全工程教研室党支部1126日下午4点在5512进行集中学习研讨。环境工程教研室党支部于1119日上午9点在5308进行集中学习研讨。工业物流教工联合支部于112415505409a进行集中学习研讨。各支部在学习研讨后认真梳理总结学习研讨成果,形成总结报告。

四、主要成效:

一是为学校的十四五规划征集了如下宝贵意见:

1、学校学科建设与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等方面的建议

1)内容:要加大对新学科的支持和培育力度。

提议人:易灿南

2、学校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方面

1)内容:建议学校新建教学大楼一栋,现在学生无足够的自习室,在其它高校,有许多专供学生上课自习的教学楼,学校无足够的自习室,这限制了学校的发展。

提议人:谭骏+湖南工学院安工学院

(2)内容:连续四节课,没有饮水设施。如果后勤可以增加饮水设施,不仅是教师,包括学生也可感受到学校的人性化服务。

    提议人:左华丽

(3)内容:图书馆借书还书流程复杂;提高图书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高服务质量。

     提议人:何佳媛

3、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发展方面

1)内容: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出台辅导员职称评定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的方案。研究出台辅导员转岗办法等一系列文件。

提议人:代俭英

4、学校人才培养发展规划方面

1)内容:强化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继续推进导师制,落实教师、导师、辅导员辅导学生的激励机制,以“我们一起”的理念推进朋辈互助式辅导,建立全体教职工参与的全员育人模式;从入学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课外辅导、学生事务管理、就业服务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完善全过程育人模式;全面构建学生服务新体系,打破部门界限,建立综合性学生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实现全方位服务、全方位育人。

提议人:黄桂南

(2)“三全育人”引进来:引入专家;走出去:增加校内教师外出学习机会。

    提议人:牛美玲

5、对学校其他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1)内容:对于研究院的规划学校应制定模板,一是现在没有定编,和挂靠学院的人员划分问题及成果界定等等一系列问题是不是要先有规定,另外整个规划是个大工程,建议针对研究院这种专业性强的机构只在业务范围进行编撰。

提议人:方小勇

二是初步确定了学院的“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含核心指标与主要举措):

1、党建工作核心指标与主要举措

以党建为引领,进一步推进实施双带头人,夯实党支部基础组织建设紧抓党员与教师的师风师德建设,力争在党建领取取得新的突破,获得省级标杆院系称号、省级样板支部1个;争取创建国家级标杆院系与创建国家样板支部1个。

2、学科与科研建设核心指标与主要举措

1)完成“资源与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点授权建设点全部考核目标,整合安全工程与环境工程专业优势与特色资源,以确保在学校通过专业硕士点授予权建设单位时,“资源与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点顺利通过评审。

2)完成安全科学与工程成为省级一流培育学科建设,力争环境科学与工程成为省级一流培育学科。

3)力争新增省部级科研平台或创新创业基地或科普教育基地不少于1个,力争在国家级平台建设上取得突破;完成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任务并通过验收考核;力争获得科研平台建设资金350万以上。

4)积极融入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协助学校建立涉军的安全保密、质量保证等体系建设,“人因可靠性与安全”科研团队力争在军民融合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获得国家科研项目不少于4项,省级科研项目不少于12项,横向项目不少于12项,科研与社会服务合同金额不少不予1500万元,其中横向资金不少于1200万元,力争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不少于1项。

5)持续深化与中广核集团等产学研战略合作单位的合作深度与广度,积极开拓与中船集团(如701所与719所)军民融合路径,全面推进科技成果的固化、产品转化与工程应用,显著提升我院“人因可靠性与安全”与“重金属污染防治与环境安全”两个优势特色科研团队的社会服务能力与水平;获得授权发明专利少于10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不少于1项,科技成果工程应用转化不少于2项,力争完成1项科技成果的产品化,成果转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实现显著提升。

3、专业与教育教学建设核心指标与主要举措

1)申报“应急工程”专业1个;以特色专业建设与工程应用人才培养为中心与导向,全力推进学院专业特色建设与申报,力争安全工程获批国家一流应用特色专业,环境工程获批省级一流应用特色专业,工业工程获批校级一流应用特色专业;基于新工科思想与社会对人才需求实际,完成“环境工程”、“工业工程”与“物流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安全工程专业国际工程教育认证通过复评考核,积极推进环境工程与工业工程专业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工作。

2)完成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学院现有4个专业均通过审核评估;

3)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推进“师政进课堂”、“线上课程”、“开放式实验”、“课堂革命”与“课程团队”五个一工程,以打造更多的专业金课,革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推动每位教师均参与“五个一”工程,每个专业核心课程完成课程团队组建,每个专业至少打造1门示范性金课,培育1名专业教学能手;力争获得获得校级课程建设项目不少于15门,省级以及以上课程项目不少于3门;

4)加大教学成果培育,力争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不少于3项,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不少于1项;获得省级教学竞赛奖励不少于2项;省级教学能手不少于1人次;

5)积极推进“思政-教学-科研-管理-社会”协同育人工作,在1-2个专业建立起本科生导师制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实验室开放运行长效机制;每个专业新建1个校企人才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力争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或实习实践教学或创新创业基地1个。

4、师资队伍建设核心指标与主要举措

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引进高学历(博士)高职称(教授或高级工程师)人才不少于10人,适当引进部分企业高级人才;根据学科与科研发展需要,积极推进高端人才的柔性引进,如院士、长江学者、海外学者、国家杰青优青获得者、芙蓉学者等,力争在安全学科与环境学科柔性引进高端人才2-3人。

2)坚持学科科研教学团队培育与建设,建立教学科研“传帮带”制度,安全工程与环境工程要进一步整合现有学术方向与人才资源,持续发力省级及以上科研团队与教学团队建设,工业工程与物流工程要积极遴选与培育新科技团队;力争获得省部级人才创新团队1个,校级创新团队1个,省级及以上人才工程2人次。

3)积极强化专职科研与教学秘书制度,为有需要的科研教学团队配备相应的秘书,以促进团队发展提供良好服务环境。

5、学生工作核心指标与主要举措

全面强化辅导员队伍数量与质量建设,确保辅导员配备达到1:300<辅导员队伍配比<1:200;全面推进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省级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项目1-2项;学院全面推进全员全要素协同育人,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大力支持与开展学科专业、创新创业、专业技能与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竞赛,并将各类竞赛辅导与条件支持纳入相应专业学科建设,力争获得国家级奖励2-3项,省部级奖励不少于100项;拓展学生就业渠道,持续提升就业质量,各专业的初次就业率不低于80%

 

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

                                       2020年1218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

工作总结

根据《关于开展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的通知》要求,我院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十四五规划学习方案,根据学习方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学校“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内涵发展、共享发展”的战略部署,促进我院专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社会服务的作用,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把学院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应用型学院。

二、成立了学习领导小组

成立材化学院大学习大讨论领导小组,党政办负责学习计划的制定与安排。

组长:刘湘欣、胡汉祥

成员:李坦平、李来丙、娄晓明、罗建新、杨聪斌、周学忠、李

叶军、陈凌霄、吴智、曾盛渠、李文军、刘宁、王庆、刘宏伟、王津津

三、扎实开展“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活动

根据学院“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工作计划,学院在1023日召开了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会议,传达学校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规划编制工作;1025日制定了学院编制工作方案,并向学校规划办进行备案;召开了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要求党委中心组成员、各党支部(各教研室)在总结我院“十三五”规划的经验情况下,认真学习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方案,要广泛宣传,强化责任意识和执行意识,严格按照进度安排,党员领导干部主动深入联系和分管部门,带头参加学习讨论,带头查找问题,积极建言献策,有针对性地参加学院和学校的相关征求意见会、研讨会,积极发动全院师生员工,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民主参与度,确保学院规划编制工作按期高质量完成。根据各党支部线上线下征求的意见和建议,现从7个方面汇总如下:

建议事项

内容

学校人才培养发展规划,包括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专业建

设、“三全育人”等方面的建议。

学校致力于培养一流应用型人才,但感觉学校需进一步加大对培养学生应用实践能力方面的投入力度。建议学校加大如学科竞赛、创新训练等有助于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方面的资助力度。另外,增加学科竞赛、创新训练等指导老师补助或奖励,以期让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形成规模。
 
提议人:龚升高

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根本,学校要重视一流专业建设,根据上级文件要求,足额拨发一流专业建设经费,出台一流专业建设标准,加强专业升级改造和内涵建设。

提议人:罗建新

建议推行学生培养过程的电子化档案建设。以目前“微助教服务号”免费提供的课堂为例,老师建立一个课堂,让学生加入,后续布置作业可以批改后让学生拍照上传保留。签到、课堂答题、课堂测试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进行,每一次的学生表现情况都可以详细记录下来。这样可以获得完整的培养过程形成性评价。后续再开发相关的达成度计算分析,就可以自动生成课程每一个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的详细数据。专业老师可以把精力集中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避免消耗大量的时间去人工记录和分析平时成绩、细分教学目标达成度等过程数据。

提议人:曾盛渠

学校科学技术发展,包括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建议。

目前,相较于国内或省内一流大学,我校高水平科研成果(如工业应用成果、省部级奖、各个学科领域顶级期刊论文等)仍比较缺乏,建议学校增大对这些高水平科研成果等方面的奖励。以期通过支持研究人员发表高水成果的方式,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成果,助力学校发展。

提议人:龚升高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建议

建议在校园内全面禁止吸烟,建设无烟校园。目前有部分学生下课就在教学楼楼道聚集吸烟,甚至在上下课的路途中和在楼道内吸烟,对学生的健康造成影响,也对校园环境和学生形象造成非常负面的影响。

提议人:曾盛渠

学校资源保障体系建设

建议推行财务报账电子审批系统;推行办公流程网络审批系统,对常规的事务用电脑申请,网络在线审批。财务报账、OA报告找人签字,经常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来来回回找相关人员。大部分的企业和很多大学都已经使用电脑和手机网络申请、审批,不管对办事人员还是审批领导都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且相关的流程档案便于整理和保留。

提议人:曾盛渠

 

学校学科建设与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等方面的建议

升硕是我们学校的长期目标,科研工作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内容,科研团队和平台建设是科研工作的基础,学校应出台政策(科研坐班、减少教学工作量等),鼓励博士教授组建团队开展科研工作。

提议人:罗建新

 

学校为建设“特色鲜明、社会声誉良好的应用型大学”应该

采取的有效措施的建议

要坚持我发展我校特色学科:材料学科和安全工程学科。四十多年来,我校依托这两个学科让社会更加深刻地认识了湖南工学院,特别是在华南地区,材料学科(无机非金属材料)已获得了广大企业的高度认可,在制定十四五规划时,注重投入,不仅做到为企业输送技术人材,更加注重为本区域服务,当前我院人(新材料研究院)由于投入资金不够加上新技术的日新月异,有些检测设备及手段跟不上形势,建议补充和整合学校相关材料检测设备的资源,切实为企业服务,形成真正意义的校企合作机制,不仅仅停留在协议上。

提议人:刘湘欣

材料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材料学科是我校传统优势学科。学校在十四五期间应该通过机构改革和政策导向,通过校内学科整合,加大人力和资金投入,加强化工、环境和建工等学科与材料学科的交叉融合,组建大材料学科,突出材料学科的基础和中心地位,进一步

增强我校的传统优势。

提议人:罗建新

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发展,包括高层次人才、专任教师、实验教师、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等

方面的建议。

学生人数少的二级学院辅导员除了学生管理工作之外,分管的其他工作或者行政工作较多,但是收入很低,建议强化辅导员师资队伍,合理分配工作,提高工资待遇。

提议人:冯志敏、邓佩然、黄依卓

 

通过此次在全院范围内对“十四五”规划的大讨论、大学习,大家认真查找了存在影响思想解放、制约工作开展的突出问题,着力克服和纠正了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急功近利和消极懈怠的心态和思想,进一步理清了学院“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思路和目标,认清了与同类本科院校的差距和不足,增强了加快赶超的时代紧迫感和责任感。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党委

                          2020年1228

 

 

 

 

 

 

 

˜经济与管理学院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

工作总结

根据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开展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的通知》,学院制定了《经管学院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开展了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现将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活动开展情况

1、组织领导

学院成立了经管学院大学习大讨论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张忠贤、赵少平

成员:赵晓军、李闯、朱纪红、秦小林、张星星、张艳红、毛娜、李前奔、袁鹏、温毅娴、滕顺平、李兴旺、刘锦志、陈晓亮、丁燕

秘书:秦小林

2、活动时间及内容

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从202010月下旬开始,到12月上旬结束,自学和集中学习研讨相结合,学习内容包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和参考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专题网站“政策法规”、“他山之石”栏目中2020年更新的内容。

3、活动具体情况

10月28日制定了《经济与管理学院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工作计划》并报“十四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大学习大讨论具体完成情况如下:

 

分类

完 成 情 况


大学习

1、1015日在经315会议室召开了经济与管理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传达学校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规划编制工作。

2、1019日制订了《经济与管理学院“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含编制工作小组名单、联络员、执笔人、工作进度安排表),报学校规划办备案。

3、1110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结合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集中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各支部同时开展集中学习研讨。

4、1210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各支部同时开展集中学习研讨。



大调研

1、组织开展院内调研、院领导下教研室下支部,线上线下征求意见和建议,汇总了湖南工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意见建议共8条,撰写了《关于“十四五”发展规划的调研报告》。

2、116日副校长刘俊学教授带队来经管学院对“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进行调研和指导,在经315会议室举行了调研座谈会,学院认真准备了经管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调研提纲。



大讨论

1、1027日经过前期组织各单位、各支部调研讨论,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撰写了《经济与管理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基本思路》。

2、1113日讨论确定了经济与管理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初稿)。

3、1118日根据学校总体规划,讨论、修改完善经济与管理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初稿)。

4、1123日,按照学校审议结果,修改完善定稿。





二、主要做法

1、开展大学习。学院党员干部尤其是院领导干部,主动深入联系和分管部门,带头参加学习讨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结合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集中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等内容,各支部同时开展集中学习研讨,带动了全院师生员工解放思想、提高站位,积极建言献策,形成了问计于民的生动局面。

2、开展大调研。结合《关于征集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意见建议的通知》中的主题,广开言路,集思广益,积极征求湖南工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意见建议,同时积极配合校领导开展调研和指导工作,促进学院的“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3、开展大讨论。把开展大学习大讨论与编制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相呼应,边学习讨论、边编制规划,把大学习大讨论成果最终落实在出台规划上,通过大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等。

三、主要成效

1、进一步加强了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领导小组,明确任务分工,有序推进落实,为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充分调动了全院师生的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通过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全院教职工参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积极性高涨,大家积极参与交流研讨,踊跃为学校和学院“十四五”发展献计献策,形成问计于民的生动局面,形成了全院上下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工作氛围。

3、开展宣传报道,发挥示范作用。充分运用学院门户网站、新媒体等媒介全方位宣传报道大学习大讨论的重大意义、主要成效等,营造了浓厚的“十四五”规划氛围,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

                                                        2020年1215

 

 

 

 

 

 

 

 

 

 

 

 

 

 

 

 

˜外国语学院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

工作总结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学校相关通知要求,外国语学院20201112月在全院师生员工中开展了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现将学习研讨总结如下:

一、  领导重视

校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高度重视我院规划大学习大讨论工作。113日下午,黄红卫带队到外国语学院调研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和建议。校企合作处副处长罗晓君、学科建设中心周双梃、外国语学院全体在家副科级以上干部、各教研室实验室正副主任参加了座谈会。会议首先听取了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谢争艳关于外国语学院“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以及“十四五”规划编制基本思路、核心指标等的介绍,并对十四五期间学院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立德树人等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阐述。院长张平提出外国语学院要抓住十四五发展重要关键期,做强学科专业,提升人才质量,依托“三全育人”平台,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补短板、提优势,为党育好人、为国育好才。

黄红卫强调:申硕工作是我校发展之路的关键一步,外国语学院也要做到与学校同步;对于“十三五”规划中没有完成的指标要做好详细的数据统计和深层次原因分析;“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要理清重点、做好设计,拿出措施、寻求突破,扎扎实实把事业做实,把规划做细,把质量做佳;全院教职工要积极献计献策,充分挖掘潜能、激发动能,要在危机中抓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光荣使命,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二、  党委重视

1、中心组学习研讨。外国语学院党委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大学习大讨论。1110日组织了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专题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专题网站“政策法规”、“他山之石”栏目中2020年更新的内容。1210日,外国语学院中心组专题学习了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学院十四五规划草案进行了研讨。

2、外出走访调研。1020日,外国语学院赴衡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学习调研“三全育人”实践的经验和做法,外国语学院书记宁清平、副书记蔡玲、党政办主任王芳芳、院团委书记罗鸯、全体辅导员参加了学习。1030-113日,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宁清平、副书记蔡玲、学工办主任胡忠龙一行参加了北京师范的大学举办的“全国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经验交流会暨三全人工作骨干研修班”,学习全国其他高校三全育人经验。通过两次调研学习,外国语学院对下一阶段的“三全育人”工作实践有了更明确的方向,也对外国语学院十四五规划形成了初步的草案。

三、  充分调研

学院举办了多次经验交流会、学生座谈会、支部教职工会议,调研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意见和建议。通过座谈会、网络信箱收集了师生建议并将师生建议纳入十四五规划编制内容中。

四、  制定规划草案

学院根据学习讨论内容、外出调研学习内容、学院内部调研收集的意见和建议,制定了学院十四五规划大纲和草案如下:

立足现实、内涵发展、国际视野的理念为引领,聚焦“双一流”建设。在专业建设方面,实施学科专业差异化发展思路,做优做好英语专业、做大做强务商英语专业、做精做细日语、做专做实翻译专业,力争商务英语专业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在人才培养方面突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大学英语继续实施多维度特色教学,继续完善混合式教学,ACCA工程认证教学,把课程思政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在英语四、六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在推进学校人才培养国际化方面有所贡献。

(一)加强党建,引领助力学院持续健康发展——责任人:宁清平

1、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外院政治建设首位不动摇

2、一以贯之强基础,不断提高全院师生思想政治素质

3、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升学院工作的组织力凝聚力

4、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群团工作,提升党内外人士建设外院动力

5、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教风学风

(二)以审核评估为抓手,着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责任人:谢争艳

1、立足校企合作,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注重内涵提质,深入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工程

3、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4、以“三全育人”平台为依托,将德智体美劳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5、突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就业教育,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6、大学英语继续实施多维度特色教学

(三)以“双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着力培育学科核心竞争力——责任人:谢争艳

1、做优做好英语专业,力争省级双一流

2、做大做强商务英语专业,力争省级双一流

3、做精做细日语专业,建设成为校级双一流

4、做专做实翻译专业,建设成为校级双一流

5、加强学科凝练,实现重大项目、省级平台的突破

(四)加强教师科学基础研究,促进教师水平提升——责任人:谢争艳

1、提升应用研究为主导的科学研究水平

2、改革机制,激发科研、创新主体活力

3、产学研协同创新,增强服务能力和实效

(五)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着力打造一流师资队伍——责任人:张平

1、注重绩效,提升“三个一批”人才工程数量和质量

2、引培并举,改善教师结构,提升教师能力水平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育“四有”好老师                

(六)实施“立德树人”与“三全育人”新举措,营造新的学风学纪——责任人:蔡玲

1、实施“立德树人”新举措

2、深入推进“三全育人”

3、完善学生管理制度,营造新的学风学纪

 

                                  外国语学院党委

                                  2020年1231

 

 

 

 

˜数理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

大学习大讨论工作总结

根据学校《关于开展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的通知》文件要求,数理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党委认真组织开展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国家、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科学谋划数理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十四五”规划。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和特色发展定位,以内涵建设为主线,加快推动基础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变革,加强以行业发展为引领的专业改革和进行新专业申报,确保基础课程为学校转型发展服务、专业建设为行业提供人才,为学院和学校转型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学校“双一流”内涵建设和创新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

二、活动意义

开展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对于进一步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重要论述精神的实质和任务要求具有指导意义。能进一步增强学院师生员工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提高思想境界水平,充分调动师生员工支持和参与学校、学院事业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使师生员工的成长成才与学校、学院改革发展同向同行,自觉运用创新理论引领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把学校、学院打造成党的坚强育人阵地,为数理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做好十四五”规划提供坚强保障。

三、主要做法

1、个人自主学,积极参与主动领会。重点研读党的十九大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数理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党委委员和支部书记做到熟识原文内容,明白文章理论,主动钻研,认真领会思想,结合自身实际工作,撰写心得体会。

2、集中专题学习研讨,精益求精。数理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开展了2次集中学习研讨。2020128日开展了第一次中心组(扩大)集中学习研讨,学习内容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20201217日开展了第二次中心组(扩大)集中学习研讨,学习内容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院各党支部也积极开展了相关内容的学习。

3、现场调研。115日上午,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长袁勤一行三人到数理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开展“十四五”发展规划调研工作。学院领导、科级干部、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参加调研。数理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院长刘璟忠建议学校在制定十四五规划时,应该加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在提高学校声誉方面加大投入,如学科竞赛,教学竞赛;加大对基础学科建设的投入。学院制定十四五规划时,将重点从师资引进、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方面进行。学院党委书记黄卫华提出要切实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从寝室卫生抓起;进一步思考“三全育人”如何落实、规范和推动;提升服务师生的质量,加强内涵建设;教师希望获得更多尊重,如美化居住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院党委副书记何雪华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室、学生办公室的建设;学生工作的经费投入上要有基数;“三全育人”过程中要加大对辅导员的培训,建立激励机制;进一步校园美化。其他与会代表也分别就校园文化建设、实验室建设、学风考风建设、提升教职工幸福感、完善和执行好教学制度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四、主要成效

经过大学习大讨论,提出了数理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十四五”规划建设思路:

第一、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结构。利用内培外引方式,在现有教师,特别是材料物理和应用统计学专业教师中,培养一批“双能型”教师;通过学科竞赛指导、科技创新等方式,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打造一支有学科带头人、有专业带头人的学历、职称合理的教师团队。

第二、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推动教学改革。在基础课程改革中,加强与各专业联系,修改教学大纲,引入数学实验,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构建部分具有专业特色的数学物理课程;加强与企业合作,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实践需要相结合,构建部分校企合作课程。

第三、加强科研团队建设。以凝聚态物理研究所为中心,以现有科技创新团队为平台,培养部分具有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构建科研团队;加强以应用数学为基础的数学科研团队建设。

第四、推动专业建设改革和新专业申报。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和CDIO教学模式,适时调整材料物理专业培养方向,力争使材料物理专业进入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好应用统计学专业实验室,科学推进应用统计学建设。根据学院教师队伍和行业需求,积极申报新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数据计算及应用)。

第五、多方位培养人才。加强学院辅导员、班主任的管理,推进学业导师制,形成一个有效的学生管理队伍,从生活、学习等方面全方位推动学生成人、成才。

 

数理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党委

                                    2020年1228

 

 

 

 

 

 

 

 

 

 

 

 

 

 

 

˜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

工作总结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根据湖南工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结合学院实际,制定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工作计划,于10月下旬、11月中旬和12月上旬开展了“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现就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习基本情况  

1、学习时间地点

第一次集中:1117日社科楼318会议室

学习主题:《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研讨

第二次集中学习:1222日社科楼318会议室

学习主题:贯彻十五中全会精神,科学谋划学院“十四五”发展

2、学习形式

个人自学:会前,中心组成员结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等系列读物,对第三卷进行认真研读学习;中心组成员认真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前期“十四五”规划编制校内校外调研情况,撰写有关学院“十四五”发展的发言材料。

集中学习:党总支书记张冬毛主持集中学习,中心组成员学习会上交流发言。

3、学习内容

1)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的学习与抓好落实当前各项工作、谋划“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牢固树立为教职员工服务理念,紧贴基层需求、热情服务基层,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优化组织设置, 加强党员教师教育培训。丰富组织活动形式,严格规范党员管理,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党员教育管理、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等基本制度。加强群团工作。坚持党总支中心组学习制度。加强党建工作创新。围绕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新任务、新要求,推动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工作机制、方式方法和载体平台创新。

2)严格践行宗旨,切实提升服务水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贯穿着“以民为本”的服务理念,要坚持把“人民高不高兴、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为教职员工办实事、办好事。就是要提升服务水平,切实把教职员工工作做实做好。面对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教职员工的需求和企盼,把服务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

3)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发展理念,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十四五”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学术氛围,坚持三个结合,即坚持质量与数量相结合、纵向与横向相结合、学术研究与决策咨询相结合,进一步加大科学研究力度,坚持特色,优先发展、重点突破,形成优势,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工作,培育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加强“衡阳工业文化科普基地”建设,确保高质量通过验收,同时积极申报湖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加强人文社科科学研究成果培育,力争取得优质成绩,实现省部级科研成果获奖1-2项。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积极探索科研目标责任制。加强学术交流,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作学科前沿研究的学术报告。

二、主要做法

1、全员参与,上下互动。全院以党支部为单位开展了内容丰富的研讨活动。在讨论中,许多同志作了有准备、有思考、有深度的发言,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学院领导也按照活动安排认真参加各组讨论。这次研讨活动真正形成了全员参与、上下互动、深入思考、关心学校、学院发展的良好局面。   

2、重点突出,求真务实。这次研讨活动各讨论组都带着实际问题切入讨论重点。研讨紧紧围绕学习主题,结合工作实际为学校、学院“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献计献策。此次大讨论使得大家认识到,促进学校、学院教学改革发展,有效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构建和谐教学生态。重点是要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三、主要成效

经过大讨论,学院征集了针对学校在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建议,梳理总结如下:  

(一)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建议

1、推动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读书协会等学生社团、协会向规范化、制度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打造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学生社团。   

2、加强校园文化的硬软件建设,提升学校内涵和软实力。

  (二)学校人才培养发展规划,包括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专业建设、“三全育人”工作等方面的建议

1、适应社会形势发展需求,考虑学生就业的需要,将部分专业的学生考证纳入专业教学计划管理。如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管理师、教师资格证等证书纳入教学计划进行考核和管理。

2、将听取讲座纳入教学计划管理,纳入培养方案之中,作为素质拓展学分的硬性指标,推动学生知识结构全面化发展。   

3、抓住人才培养这一根本,紧密结合学校工科实际,加强学校内涵建设,集中人财物加大校级双一流专业建设,提升学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   

4、加强学校效能建设,确保制度执行。

(三)学校科技发展,包括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建议

1、将高层次科研立项、获奖纳入学分管理。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的科研立项并顺利结项,或获得省级及以上的奖励可以抵换学分。

2、创设条件,鼓励学生考研、考公务员。组织相关经验交流会,一方面烘托学习气氛,另一方面促进交流。

(四)学校党建工作、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建议

进一步提高党支部书记和教研室主任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地位,发挥基层组织的基础作用。

(五)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发展,包括高层次人才、专任教师、实验教师、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等方面的建议  

1、落实绩效分配改革,进一步扩大二级教学单位教学和管理自主权;加强机关部门和二级学院之间人员的流动与交流。

  2、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和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加强思政课建设的文件精神,将思政课列为重点课程、马克思主义学科列为重点学科,马院列入重点学院建设,构建大思政格局;

  3、落实中办国办文件精神,设立思政课教师津贴;

  4、落实落实中办国办文件精神和教育部46号令,深化思政课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突出教学成果在职称评定中的比重。

  5、在教研教改和科研上,建议所有的教研教改项目和科研项目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专项课题。

  (六)学校内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包括校院(部)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人事编制“三定”、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建议

    1、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实行人员三定,促进机关与二级学院(部、中心)的中层干部能岗交流,激活内生动力。

2、改革学校分配制度,关注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待遇,畅通管理人员的晋升通道。

(七)学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建议

建设现代化自动化办公体系,实现高效、高端、绿色办公。

(八)其他建议

建议学校在十四五期间,能尽快解决湖工苑小区教职工住房的产权证等问题。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

                                                         2020年1223

 

 

 

˜体育教学部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

工作总结

根据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开展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的通知》,部门制定了《体育教学部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开展了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现将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活动开展情况

1、组织领导

体育教学部成立大学习大讨论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余忠、蒋纯金

副组长:蒋美生

成员:刘易华、梁晓龙、段绍斌、邓莉萍、刘命庆、毕卓、肖宇淳

秘书:熊玉

2、活动时间及内容

党总支采取中心组(扩大)学习研讨方式。学习研讨后,以各党支部为单位,组织所在支部党员及教职员工参加集中学习研讨。学习内容包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和参考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专题网站“政策法规”、“他山之石”栏目中2020年更新的内容。大学习大讨论具体完成情况如下:

时间

主要内容


10.19

在材化楼1312会议室召开了 “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传达学校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规划编制工作。



10.23

制订了《体育工作“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含编制工作小组名单、联络员、执笔人、工作进度安排表),报学校规划办备案。


10.27

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结合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集中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各支部同时开展集中学习研讨。


10月底

组织开展部内调研、部门党政领导下教研室下支部,线上线下征求意见和建议,汇总了体育工作“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意见建议共5条,撰写了《关于“十四五”发展规划的调研报告》。


11.2

经过前期组织各支部调研讨论,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撰写了《体育教学部“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基本思路》。


11.17

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各支部同时开展集中学习研讨。



11.20

讨论确定了体育教学部“十四五”发展规划(初稿)。


11.23

按照学校审议结果,修改完善定稿。





二、主要做法

1、开展大学习。部门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带头参加学习讨论。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结合部门“十四五”发展规划集中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等内容,各支部同时开展集中学习研讨,带动了部门教师解放思想、提高站位,积极建言献策的良好局面。

2、开展大调研。结合《关于征集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意见建议的通知》中的主题,广开言路,集思广益,积极征求体育工作“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意见建议,同时积极配合校领导开展调研和指导工作,促进学院的“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3、开展大讨论。把开展大学习大讨论与编制部门“十四五”发展规划相呼应,边学习讨论、边编制规划,把大学习大讨论成果最终落实在出台规划上,通过大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等。

三、主要成效

1、进一步加强了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领导小组,明确任务分工,有序推进落实,为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充分调动了教师员工的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通过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家积极参与交流研讨,踊跃为学校和部门“十四五”发展献计献策,形成了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工作氛围。

3、开展宣传报道,发挥示范作用。充分运用体育部门户网站、微信等媒介全方位宣传报道大学习大讨论的重大意义、主要成效等,营造了浓厚的“十四五”规划氛围,发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体育教学部党总支

                                                2020年1220

 

 

 

 

˜继续教育学院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

工作总结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学校要求继续教育学院开展了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现总结如下:

一、1020日全院教职工召开“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会

杨国辉院长传达了学校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启动部署会会议精神,全体参会同志学习了谢国保书记、罗建华校长和张平副书记在会上的讲话精神、工作部署和工作要求,详细介绍了发展规划与校企合作处处长、规划办主任刘文华解读的《湖南工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杨国辉指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是今年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继续教育学院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规划编制具有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展规划具有引领方向、动员资源、凝聚人心等重要作用,继续教育学院全体同志要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到“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继续教育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要着重从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指导思想与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保障条件五个方面进行编制,一是要精准设定继续教育学院的发展目标,因为发展目标关乎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发展道路与发展质量,是一切行动的导向;二是基于现状、超越现实、有所创新,明确与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相一致的发展目标,要结合学校和继续教育学院的发展目标、发展环境和发展阶段与时俱进优化调整发展战略;三是要选择合适发展道路,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品牌发展之路、创新发展之路、规范发展之路和跨越发展之路。继续教育学院全体干部师生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一是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二是要发扬民主,汇聚民智;三是要前后衔接,上下联动;四是要把握节点,按时推进,明确时间节点、计划目标、具体措施等工作内容,呈现数量的增长、结构的变化;五是全局意识,要立足发展需要,明确包括人员、制度、后勤、环境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二、1030日党总支理论中心组结合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开展了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集中学习研讨。总支书记李瑜带领大家深入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并结合第三卷的要求,对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制定进行了讨论。

三、1110日到30日期间,编制工作小组讨论制定了学院规划(草案),并对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规划(草案)进行了四次修改。

四、121日学院党总支会议对继续教育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草案第4稿进行了集中学习研讨,提出了修改意见,对“十四五”规划的党建部分进行了补充修改,对“十四五”发展规划进行了精确修改,在这基础上形成了第5稿,并拟在123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审议通过后修改完善定稿。

5稿明确了继续教育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草案的主要任务:1、继续深化改革。2、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措施。3、加强合作办学工作力度,稳定学历教育办学规模,扩大非学历培训规模。4、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继续教育教学质量。5、大力拓展非学历培训业务。6加强党建工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一流继续教育学院建设。

此次继续教育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以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党的政治建设融入人才培养工作,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己任,以提升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为目标,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科学谋划。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紧密面向经济建设,紧密面向学生需求,紧密依靠学校支持,以规范办学、依法办学为原则,稳定发展高等学历教育;以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为抓手,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以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机制建设为突破口,调动教师与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升管理效能;基本实现三个转型:实现由学历教育向非学历教育重点转型,由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型,由传统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型。

 

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

                                           2020年1230

 

窗体顶端

 

 

 

 

 

 

 

 

 

˜图书馆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

工作总结

根据学校下发的《关于开展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的通知》文件要求,为切实做好图书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结合我馆工作实际,对开展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智慧图书馆建设”进行了大学习大讨论和调研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目的

开展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智慧图书馆建设”大学习大讨论要紧密联系图书馆实际,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重要论述精神的实质和任务要求,增强教职工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提高思想境界水平,充分调动教职工参与学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领图书馆实现智慧图书馆高质量发展。

二、具体安排

1、成立工作小组

成立图书馆“十四五”党的建设专项(专题)规划编制工作小组。明确任务分工,有序推进落实,确保集中学习高质量、交流研讨高质量、总结成果高质量。

 长:宋楚华、匡钰

副组长:唐虹

 员:谭向阳、郑红京、杨冬、李军、周海红、邵斌、汪梦玲、姜红燕、夏明芳、匡玲

执笔人:汪梦玲

联络人:匡玲

3、学习研讨

    制定了《图书馆“十四五”规划大学习大讨论计划》并报“十四五”规划“智慧图书馆建设”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学习研讨具体完成情况如下:

分类

完 成 情 况


大学习

1、1016日举行“十四五”规划“智慧图书馆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会议,传达学校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规划编制工作。

2、1019日制定“十四五”规划“智慧图书馆建设”编制分工表。

3、1023日制订具体工作方案(含编制工作小组名单、联络员、执笔人、工作进度安排表),报学校规划办备案。



大调研

2、组织开展校内调研、走访基层,线上线下征求意见和建议。

2、1020日至22日组织“十四五”规划“智慧图书馆建设”工作小组成员赴南华大学图书馆、衡阳市图书馆、长沙市图书馆开展校外调研,为我馆的智慧化服务建设提供良好的思路和借鉴。

3、通多对省内多地图书馆专题调研,1023日形成调研报告。



大讨论

1、119日召开编制工作小组会,讨论确定“智慧图书馆建设”规划(草案)。

2、1110日根据学校总体规划,讨论、修改完善“智慧图书馆建设”规划(草案)。

3、1123日,按照学校审议结果,修改完善定稿。





三、主要成效

1、进一步加强了组织领导。党总支成立了“十四五”规划“智慧图书馆建设”大学习大讨论领导小组,明确任务分工,有序推进落实,党总支统筹协调和指导推进,确保了集中学习高质量、交流研讨高质量、总结成果高质量。

2、加强了馆内教职工对智慧图书馆的深度理解。党总支根据服务、技术、管理、科研等岗位实际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积极参与交流研讨,增进了对智慧图书馆的深度理解,提高了建设智慧图书馆的战略定位,为紧跟图书馆发展的步伐、科学制定图书馆“十四五”发展规划理清了思路、奠定了基础。

3、通过多地图书馆专题调研,了解和搜集省内有关智慧图书馆发展的相关情况,通过学习与交流从中发现好的发展模式,找出我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便于我馆作为制定“十四五”规划的依据,以期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展智慧图书馆建设工作,推进我校图书馆由传统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的转型发展。

4、营造浓厚氛围。运用图书馆媒介全方位宣传报道大学习大讨论的重大意义、主要成效等,营造浓厚氛围,发挥示范作用。

 

                               图书馆党总支

                                      2020年122

 

 

关闭


湖南工学院“十三五”规划编制与综合改革办公室版权所有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湘教QS3-200505-000096 | 湘ICP备 11007652号 湖南工学院网络信息中心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