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任务  | 
 具体举措  | 
 核心指标  | 
 责任单位  | 
 相关单位  | 
 任务年度分解(2016-2020)  | 
 备注  | 
| 
   
(七)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 
 16、围绕我省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链、创新链优化专业设置,构建专业准入退出机制,根据地方主导产业构建专业群,突出特色专业、重点专业建设。  | 
 本科专业增至45个左右,新增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省级重点资助建设专业1-2个  | 
 教务处  | 
 招生就业处、发展规划与校企合作处、教评中心等二级单位  | 
    | 
    | 
| 
 (八)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17、以卓越计划为引领,以专业综合改革为突破口,以专业认证为推手,深化“三重一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实现校企共建专业、共制培养方案、共建实习(训)基地、共培“双师型”教师、共施培养过程、共同考评人才培养质量,巩固和扩大“准订单式”培养规模。 
18、全面推进学分制、导师制、专业辅修制和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19、探索注重过程的多元化考核方式,制订落实学业警示制度,全面推行学分绩点制改革,完善素质拓展学分认定体系。  | 
 新增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综合改革示范专业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  | 
 教务处  | 
 学生处、教评中心、团委等相关部门,二级单位  | 
    | 
    | 
| 
 (九)完善“三平台两模块”课程体系  | 
 20、加强通识课程群和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加强由教授专家领衔的教学团队建设。 21、完善课程中心平台及运行机制,建设和利用在线网络课程资源,加大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力度。  |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或资源共享课1-2门,省级优质在线开放课程5门以上,开发校级网络课程30门,自编应用型教材或讲义占一定比例。  | 
 教务处  | 
 人事处等相关部门,二级单位  | 
    | 
    | 
| 
 (十)继续推进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 
 22、深入推进思政课“两嵌入”实践教学改革。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宣传部、教务处、教评中心、学生处、团委,二级单位  | 
    | 
    | 
| 
 23、全面推行体育课俱乐部制教学改革,实现课堂教学、群体运动和竞技体育有机结合,重点培育太极拳、舞龙舞狮、体育舞蹈等优势竞技项目,大力发展校园足球运动。  | 
    | 
 体育部 
   | 
 教务处、学生处,团委、教评中心等,二级学院  | 
    | 
    | 
| 
 24、继续推进大学英语分层分类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改革。  | 
    | 
 外国语学院  | 
 教务处、教评中心等二级单位  | 
    | 
    | 
| 
 25、继续推进数学、物理的分层分类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改革。  | 
    | 
 数能学院  | 
 教务处、教评中心等二级单位  | 
    | 
    | 
| 
 26、探索计算机文化与技术基础课网络教学模式。  | 
    |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 
 教务处、教评中心等二级单位  | 
    | 
    | 
| 
 27、加强和改进学校法制教育,强化艺术、健康和国防教育课程建设。  | 
    | 
 教务处  | 
 宣传部、保卫处、学生处、武装部等相关部门,二级单位  | 
    | 
    | 
| 
 (十一)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大力开展基于大学生身心个性健康发展和能力培养的教研教改  | 
 28、推行moocs、翻转课堂、案例教学、cdio等教学模式改革,积极探索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的培养方式,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教改,积极培育重大教学成果奖项目。  | 
 力争立项国家级教研教改课题2项,省级教研教改课题100项,省级教学成果获奖5项以上,力争实现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零的突破  | 
 教务处  | 
 教评中心等二级单位  | 
    | 
    | 
| 
 (十二)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 
 29、制订实施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发展规划,充实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强化过程管理与考核,扩大“三性”实验比例,继续探索“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和考核,强调真题真做。   | 
 实验开出率100;50%以上毕业设计(论文)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真题真做;卓越计划专业毕业设计确保100%来自工程实际;省级基础实验、实践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实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零突破;省级优秀实习教学基地增至2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增至1个,确保每个专业有2-3个固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增至1个  | 
 教务处  | 
 科技处、教评中心等二级单位  | 
    | 
    | 
| 
 (十三)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 
 30、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和基地。  | 
 专业类创新创业教育中心5个以上、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基地5个以上  | 
 双创学院  | 
 党政办、组织部、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招生就业处、学生处、资产处、工训中心、团委,二级单位  | 
    | 
    | 
| 
 31、构建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等融为一体的“三创”(创新、创意、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 
    | 
 双创学院  | 
 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学生处、发展规划与校企合作处、团委等,二级单位  | 
    | 
    | 
| 
   
32、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
   | 
    | 
 双创学院  | 
 人事处、教务处,二级单位  | 
    | 
    | 
| 
 33、积极探索赛学研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大力实施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  | 
 省级以上各类竞赛获奖数增至500项、国家级和省级以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分别为20项和100项  | 
 双创学院  | 
 教务处、科技处,二级单位  | 
    | 
    | 
| 
 (十四)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 
 34、构建包括生源质量、培养质量、就业质量等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体系,完善日常检查和专家评教、同行评教、督导评教、学生评教的多层次教学评价制度,健全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制度和质量年报制,做好专业评估、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引进第三方评价。  | 
    | 
 教评处  | 
 教务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处等部门,网络中心等二级单位  | 
    | 
    | 
| 
 (十五)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35、构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全方位育人机制。  | 
    | 
 学生处  | 
 宣传部、组织部、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等二级单位  | 
    | 
    | 
| 
 36、配齐建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思政课教师队伍、学生工作队伍和政治保卫队伍,筑牢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 
    | 
 人事处  | 
 组织部、宣传部、学生处、保卫处,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 
 37、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强化第一课堂教育的核心作用,突出第二课堂教育的主导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团委,二级单位  | 
    | 
    | 
| 
 38、大力开展网上舆论引导和思想疏导,加强德育教育基地建设。  | 
    | 
 宣传部  | 
 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络中心等二级单位  | 
    | 
    | 
| 
 (十六)构建“互联网”继续教育模式  | 
 39、建设品牌专业,着力开发优质网络课程,打造融成人教育、自考助学、现代远程教育等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等非学历教育培训于一体的“互联网”平台,探索“互联网”的继续教育新模式。  | 
  继续教育规模稳定在1万人左右,职业培训4000人次
 
  | 
 继续教育学院  | 
 教务处、网络中心等二级单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