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通道
您现在的位置: 首 页 > 媒体马院 > 正文

2012-2013-2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参观教学活动纪实

浏览数:次 发布时间:2013-06-15 打印本页

瞻仰伟人故居  追寻伟人足迹

    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计划安排,2013年5月18日,思政部思政教研室任课教师带领46个教学班级的学生团队,来到韶山毛泽东故居,进行了重温革命历史,缅怀伟人丰功伟绩的实践教学活动。师生团队抵达湖南韶山,参观考察了毛泽东故居、铜像广场和遗物纪念馆。

    在毛泽东故居,同学们从堂屋走进旧居,看的很认真、很仔细。在毛主席的卧室里,大家一边看说明词,一边听老师讲解毛主席早年的学习、生活的情况,尤其是韶山党支部的建立情况。斑驳的泥砖墙壁,严实的青瓦屋顶,室内整齐的摆设,让大家渐渐融入安静的气氛里,缅怀、沉思。“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近代中国寂寥的大地上,响起了一位巨人的脚步声,沉重而坚定……1925年,离家多年的毛泽东回到韶山领导农民运动,在家乡播下了一颗颗顽强的革命火种,点燃了韶山人民革命的星星之火,为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27年,毛泽东又一次深入韶山走访调查,完成了影响中国革命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从此,韶山便与中国革命血脉相连。师生们还参观了革命先烈毛泽民、毛泽覃的卧室,了解了当年毛泽东主席以及亲人如何在韶山发动群众、如何领导农民闹革命的事迹。

    毛泽东铜像广场上,午后的阳光倾泻在高大的主席铜像上,闪耀着金色的光芒。一步一步,师生团队成员怀着崇敬缓慢地走进,向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三鞠躬致敬。毛泽东铜像右侧庄严的入党誓词,也勉励着我们继承革命先辈的优秀传统,笃志笃学,勤勉奉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毛泽东铜像广场,这座披上神奇色彩的铜像,在苍柏鲜花的映衬下更显得高大、伟岸。毛泽东身穿中山装,手执文稿,目光炯炯,面带微笑,正视前方,巍然挺立,成功再现了领袖毛泽东主席开国大典时的风采。铜像的褐红色大理石基座上,镌刻着江泽民同志题写的“毛泽东同志”五个鎏金大字。全体师生向革命先烈敬献花圈,怀着对革命领袖的崇敬、缅怀之情,肃然列队,向毛泽东同志的铜像三鞠躬。

    毛泽东同志遗物馆,这座新落成的大型纪念馆,收藏了六千多件毛泽东同志的生前物品,为圣地韶山增添了一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走进遗物馆,我们逐一观看了五个展区的图文资料及实物,亲眼目睹了一件件伴随毛主席革命风风雨雨的珍贵文物。这其中有一件打了73个补丁、穿了30多年的睡衣、一套拼装的褪了色的棉毛衫衣裤,还有主席用过的牙刷、牙粉等等,那一张张主席的生活费开支表更是展现了主席生活的简朴、品格的高尚。学习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的精神、品格和人格,继承他们未竞的事业,也是我们对毛泽东同志最大缅怀,对毛泽东思想的最好传承。

 


版权所有@湖南工学院 |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衡花路18号 | 邮编:421002 | 院办公电话:0734-3452077 

湘教QS3-200505-000096 | 湘ICP备 11007652号 | 湖南工学院智慧校园建设与管理中心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