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老年天地 > 正文

银发霞满天,化紫气东来

浏览数:次 发布时间:2025-01-27 打印本页

时光如潺潺流水,悄然淌过岁月的长河,我这一头青丝也早已染上了霜华。岁月虽带走了我在职时的忙碌,却带不走我那颗为党、为教育事业奉献的心,更带不走我身上那始终如一的政治本色,从那熟悉的地方退了下来,开启了人生的又一段别样旅程。

回首往昔,从2008年到退休,我在湖南工学院的多个岗位上,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2008年,我踏上了湖南工学院学生处学生科(军训教研室)科长的岗位,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也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刻。面对朝气蓬勃的学生们,我深知自己肩负的不仅是管理职责,更是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任。那一年,我们创新军训模式,将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助力学生锻炼强壮的体魄。2009年,我转任学生工作处副处长,角色的转变意味着责任的加重。在这四年里,我致力于构建更加完善的学生管理体系,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指导等工作的专业化、系统化发展。这几年的经历也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具体实践。

2013年,担任保卫处处长。这一年,面对校园安全的新挑战,我带领团队全面升级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引入智能化管理手段,确保校园和谐稳定。加强安全教育,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2016年,我步入了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档案馆馆长。在这里,我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每一份档案都承载着学校的记忆与荣耀。我致力于档案资源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让历史触手可及,也为学校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虽然工作性质更加幕后,但我深知,每一份档案的整理与保存,都是对历史的尊重,对未来的负责,更是对党的教育事业默默的支持与贡献。

那些年,我满怀着对教育的热忱,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史文化以及做人的道理,如涓涓细流般传递给每一个年轻的灵魂。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坚韧,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包容;从“孔融让梨”展现出的谦逊礼让,到“程门立雪”里蕴含的尊师重道,我努力让这些优良传统在孩子们的心中扎根、发芽,盼着它们能成长为支撑他们人生的参天大树。每一个典故、每一句古训,都是我精心挑选的种子,期待着它们能在学生们的心灵花园中绽放出绚丽的花朵,结出品德与智慧的果实。

退休了,可我总觉得自己还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还能为这党旗继续增添光彩。于是,当受邀到学院去进行五老讲座的演讲时,我满心欢喜地应了下来,仿佛又找回了当年为学生工作时的那种意气风发。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走进熟悉又有些陌生的校园,看着校园里那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庞,心中感慨万千。站在讲座的讲台上,望着台下那一双双充满期待与好奇的眼睛,我先是讲述了自己年轻时的故事,那时候条件艰苦呀,教室里的桌椅都是破旧的,教学资源更是匮乏,但老师们凭借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靠着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硬是把知识传递给了每一个学生。那斑驳的黑板,不知被擦了多少遍,早已变得坑洼不平,可老师们依然写得工工整整,只为让学生们能看清每一个字、每一道题;那简陋的桌椅,摇摇晃晃的,孩子们却坐得端端正正,求知的眼神从未黯淡。这,不正是中华民族勤劳坚韧、不怕困难的优良传统的体现吗?孩子们听着,眼中闪烁着光芒,我知道,这些传统的火种已经开始在他们心里燃起小火苗了。

接着,我又谈起了新时代的风尚风貌。我告诉他们,如今的时代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咱们国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到高铁飞驰、5G 引领,伟大的祖国正以一种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就拿“天宫”空间站来说吧,那是中国人在太空的“家”呀,一批又一批的航天员进驻其中,开展着各种科学实验,探索着宇宙的奥秘。这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钻研,是无数次的失败与重新尝试,他们用智慧和汗水铸就了这座太空的丰碑。还有那风驰电掣般的高铁,它不仅极大地缩短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更是我国高端制造业走向世界前列的有力证明。我给孩子们展示了一些高铁建设过程中的照片,那宏大的施工现场,工人们在烈日下、寒风中忙碌的身影,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大国工程、什么叫中国速度。

我鼓励孩子们要紧跟时代步伐,要有创新精神,去拥抱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代,用自己的所学去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他们时而惊叹,时而若有所思,我仿佛看到了祖国未来的希望就在他们身上。

说到这,我又想起了身边那些同样退了休,却依旧在各个角落发光发热的老朋友们。有的投身社区服务,组织邻里们开展文化活动,让老有所乐的氛围在社区里弥漫开来。

有的拿起画笔,用书画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展现新时代的美好生活,让人们感受到祖国的美不仅在山河壮丽,更在日新月异的变化里。平时我也会画乡村的新貌,画城市的繁华,然后把这些作品展示在社区的文化长廊里。居民们路过时,都会驻足欣赏,感叹着祖国的变化,也从画中汲取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还有的通过摄影,记录下一个个感人的瞬间,有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坚守,有乡村振兴中老百姓的笑脸,用这些影像去传递正能量,弘扬新时代的精神风貌。那些照片后来被很多媒体采用,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抗疫中的温暖与力量。

而我呢,在这五老讲座上,继续发挥着自己“老有所教”的作用。我告诉孩子们,要珍惜如今的好时光,好好学习,传承好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要弘扬新时代的风尚,将来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我看到有的孩子认真地在本子上记录着,那一刻,我无比欣慰,感觉自己这一趟来值了,仿佛又回到了曾经教书育人的日子,依旧能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播撒下希望的种子。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虽然我们这些老人已离开了工作岗位,但我们的力量从未消散。我们用自己的方式,或是书画诗词抒怀,或是笔墨摄影表意,将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忠诚、对传统的坚守展现出来。我们就像那点点繁星,汇聚在一起,散发出璀璨的光芒,为党旗增添着一抹别样的光彩,照亮着年轻一代前行的道路,盼着他们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就啊!

我想,只要我还走得动,还说得出话,我就会继续在这“老有所为”的道路上走下去,把自己的余热都奉献出来,让那党旗永远鲜艳,让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新时代的风尚永远传承下去,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灿烂美好。我相信,在我们这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与努力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实现,我们的祖国会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而那党旗,也将永远飘扬在我们心中,引领着我们不断前行,汇聚起更多的力量,书写出更加壮丽的篇章。

银发霞满天,化紫气东来。未来的日子里,我还计划着和更多的退休老教师一起,整理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编写成一本本适合孩子们阅读的课外读物,把那些课本之外的知识、那些蕴含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小故事都收录进去,让孩子们能从更多的渠道汲取营养,茁壮成长。我们还要走进更多的校园、社区,开展更多的讲座和活动,把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传递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能感受到这“银发力量”的温暖与强大,都能加入到为党旗添彩的行列中来,共同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离退休第三党支部  樊家柏


关闭


版权所有@湖南工学院 |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衡花路18号 | 邮编:421002 

湘教QS3-200505-000096 | 湘ICP备 11007652号  湖南工学院智慧校园建设与管理中心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