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化学与环境科普基地(简称:基地)成立于2022年5月,设置有策划部、展教部、技术部。基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部署,发挥自身优势,秉承“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理念,以服务广大青少年及社会人士的科学普及工作为使命的原则,根据现有的学科科研条件,结合学院相关社团,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科普基地现开展科普活动的各种仪器设备约800余万元。
二、科普内容
基地设置有“缤纷世界”实物展示、“神奇化学”动手体验、视频教学、科普主题展板四部分,提供10个演示实验和动手体验项目,如海底火山爆发、魔法吸水、龙点灯与水中花园等,展现了化学实验的趣味之处,让广大青年、少年儿童及社会群体在展厅既体验到化学学科的特点,又领略了我院化学与环境的独特魅力。近年来,该基地不断推出各种化学与环境类科普知识竞赛、科普讲解微视频、科普海报制作等科普教育活动,增添了各种科普素材,提高学生创新科普能力,增强了基地的科普服务能力。
三、平台专职人员
 
  
   
    | 序号 | 姓名 | 学历职称 | 学科方向 | 备注 | 
   
    | 1 | 刘宁 | 博士/副教授 | 化学工程 | 主任 | 
   
    | 2 | 伍素云 | 硕士/讲师 | 化学工程 | 副主任 | 
   
    | 3 | 廖爽 | 博士/讲师 | 化学 | 
 | 
   
    | 4 | 陈凌霄 | 硕士/讲师 | 化学 | 
 | 
   
    | 5 | 辛俊亮 | 博士/教授 | 环境工程 | 
 | 
   
    | 6 | 蔡玲 | 硕士/教授 | 化学工程 | 
 | 
   
    | 7 | 黄俊歆 | 博士/教授 | 环境工程 | 
 | 
   
    | 8 | 杨丽 | 博士/副教授 | 环境工程 | 
 | 
   
    | 9 | 龚升高 | 博士/副教授 | 化学工程 | 
 | 
   
    | 10 | 孙爱明 | 硕士/副教授 | 化学工程 | 
 | 
   
    | 11 | 赵风君 | 博士/讲师 | 化学 | 
 | 
   
    | 12 | 李大军 | 硕士/副教授 | 环境工程 | 
 | 
   
    | 13 | 刘炎云 | 博士/讲师 | 化学 | 
 | 
   
    | 14 | 彭雨冰 | 博士/讲师 | 化学工程 | 
 | 
   
    | 15 | 王霞 | 硕士/讲师 | 化学工程 | 
 | 
   
    | 16 | 冯如妍 | 博士/讲师 | 化学工程 | 
 | 
   
    | 17 | 陈志辉 | 博士/讲师 | 化学工程 | 
 | 
   
    | 18 | 王津津 | 硕士/讲师 | 化学工程 | 
 | 
   
    | 19 | 曹攀 | 博士/讲师 | 环境工程 | 
 | 
   
    | 20 | 朱伟杰 | 博士/讲师 | 化学工程 | 
 | 
  
 
 
四、建设规划
(1)不断加大科普投入力度,强化科普服务体系建设。将科普队伍人员打造成为服务衡阳地区大、中、小学的“科普中国e站”,促进科普工作的开展,切实提升科普的实效性,提升基地科普服务能力。
(2)挖掘科普资源,打造科普教育基地。教师将科技创新思想融入到课堂中,并指导科普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开展各项科技创新活动,结合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设想,将科普教育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
(3)培育科普人才队伍,提升科普人才专业化水平。加强科普创作与设计、科普研究与开发、科普活动组织策划等方面的人才培养。
(4)围绕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理念,开展大中小学生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式多样的特色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强化绿色教育理念,提高大中小学生环保意识。
(5)完善和建设线上教学资源,促进科普宣传与思政教育融合,充分发挥基地在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