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管理 > 正文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届毕业设计(论文) 工作实施细则
发布日期:2021年10月21日 点击:

按照学校关于做好2022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精神(院教务【2022】151号),加强对2022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切实做好2022届毕业设计(论文)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根据《湖南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湖工教201543号)相关规定,为确保我院毕业生能按照专业培养计划和学校教学目标管理的要求,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特制定以下工作实施细则:

     一、基本情况

2022届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共有毕业生504人,其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52

软件工程143

网络工程专业108

物联网工程101

职称

学历/学位

高级

副高

中级

初级

博士研究生/博士

硕士研究生/硕士

本科/硕士

本科/学士

教授

副教授

高级工程师

高级实验师

副研究员

讲师

实验师

助教

10人

17人

2人

4人

1人

24人

3人

3人

2人

9人

13人

33人

11人

我院66位教师参加此届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基本情况如下:

二、组织与实施

1、成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届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附件一)。

2、学院将通过“中国知网”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系统(简称过程管理系统),对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指导记录、文献综述等进行相应的管理,实现毕业论文无纸化。

三、工作进度安排

时间节点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施细则、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20221025

纸质文档签字盖章及电子文档一并交教务处存档

审查指导老师相关专业、填写毕业设计(论文) 指导老师资格审查汇总表

20221025

先交电子版经教务处审核通过后,再交纸质版签字盖章存档

教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申请、学院课题审核、学生选题、教师对学生选题处理

2022115

在过程管理系统中完成

学生开题报告提交与评阅

20221127

教务处与教评中心联合检查并通报结果

毕业设计(论文)成稿

2022422

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初稿

毕业设计(论文)盲审、修改

2022515日至5月底

毕业设计(论文)盲审办法 另发通知,根据审核意见认真修改,最终完成

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公开答辩

20225月底

具体时间根据毕业生离校时间确定

毕业答辩

20225月底

具体时间根据毕业生离校时间确定

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申请推荐

20226月初

学生申请,指导教师审核,学院复核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提交

20226月初

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电子版最终稿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录入、审核

20226月中旬

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组共同完成

各专业质量分析报告

20226月底

在过程管理系统中完成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

20227

交教务处存档(电子文档)

毕业设计(论文)电子版存档

2022年7月

完成毕业论文电子档案盒

四、前期准备阶段

1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

学院优先安排讲师及以上职称且有科研能力、经验较丰富的教师担任,指导的学生人数不超过8;助教指导的学生人数原则上指导2人,最多不超过4人,且须配副高以上职称老师作为第二指导老师,其帮助完成指导任务,确保论文质量。首次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师,必须提交书面申请,经审查合格后才具备指导资格。

2、征题与选题要求

课题的名称、内容、难易程度、设计(论文)工作量等,要契合本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不能出现严重偏离专业方向的课题;课题要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努力将课题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指导教师提交的毕业设计课题须同时附有课题任务书,课题与往年相比较重复率不能超过20%,若选择老题,必须“老题新做”,要有新内容和新要求。教研室遴选、学院审查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后,通过过程管理系统提前向学生公布课题,做好双向选题工作,并做到每人一题。

五、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

1、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应不少于10周。

2、学院要严格规范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过程管理,指导教师要督促学生认真填写过程记录。《毕业设计(论文)过程记录》应撰写此过程中的调研、设计、实验、阶段性工作、下一步工作计划、设计说明书(论文)撰写等内容或问题,每人不少于6次,指导教师须对学生的记录进行评阅。

3、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要严格按照系统预设时间节点进行,毕业生在完成初稿后,需经指导教师初审合格再经专家盲审,并在规定时间内按照修改意见进行认真修改,直至完成最终稿。

4、若指导教师(或毕业生)未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提交材料,造成的后果由当事人负责。

六、答辩安排

1、答辩前,毕业设计(论文)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1)须经过答辩资格审查,即指导教师和答辩委员会同意;

2)所有的毕业设计(论文)必须通过盲审,同时应按照修改意见修改到位;

3)所有毕业设计(论文)反抄袭检测须合格。

2、2022年5月中旬成立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小组,召开毕业答辩安排会议。

3、2022年5月中旬各专业上交院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的学生名单。

4、首次盲审没有通过的毕业设计(论文),按照盲审意见在规定时间内修改完成后,必须通过教务处组织的抽检,方可参加答辩。凡不符合“毕业论文答辩资格审查规定”者,均取消该生的第一次答辩资格,汇总后统一由答辩小组组长交至教务办肖老师处。

七、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时间与地点

1、时间:待定

2、地点:有多媒体设备的实验室

八、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程序

参加答辩的学生必须使用PPT汇报,整个答辩过程包括学生自述、回答问题、评委讲评、成绩评定等环节。每名学生的答辩时间在30分钟左右,答辩组秘书负责做好记录。

1、学生的自述时间不得少于10分钟,自述内容包括:①课题的任务、目的与意义;②所采用的原始资料或指导文献;③论文的基本内容及主要方法;④成果、结论和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评价;

2、回答问题的数量为2-3个,回答每个问题不少于2分钟,本部分总时间为10分钟,问题内容应围绕论文题目和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进行,着重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专业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为保证答辩过程的流畅性和均衡性,可先由指导教师提出3个事先准备好的关键性问题(提问的问题不可以事先告诉学生),其他老师当场提问,问题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3、导师讲评时间为7分钟,评委老师会就论文文本指出错误,提出修改意见;

4、最后3分钟为成绩评定时间。

九、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分办法

1、毕业论文总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其中优秀率20%,优良率55%(90分以上为优秀、80-89为良好、70-79为中等、60-69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2、2022届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比例为:指导教师成绩占总成绩比例为60%,专家评审(盲审)成绩比例为10%,答辩成绩比例为30%

3、如果毕业论文过程管理评定为不及格,其毕业论文最终成绩将在答辩成绩的基础上降一等。

“院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推荐办法及答辩

1、时间:待定

2、地点:待定

3、参加“院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的学生:指导教师认定为优秀毕业设计且推荐后经答辩组长审核过的学生,其中每答辩组推荐2人左右。

4、参加“院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的学生必须使用PPT汇报。

5、答辩小组根据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答辩情况,综合评定院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论文归档工作

2022年7月,上交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完成过程管理系统的电子档案盒存档。

、缓答辩和重答辩

对缓答辩和答辩成绩不及格的学生,指导教师要继续指导,在确认毕业论文材料符合答辩资格后,参加学院组织1次缓答辩和重答辩,并及时上报成绩。

十三、其他

1、请各教研室、指导教师严格把关,步步推进,层层落实,到时间节点必须完成各阶段的工作,确保高质量的完成2022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2、为切实提高我院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开展创新训练,对训练效果良好的,经专业教研室、创新创业学院和教务处审核后,取得的成果可以申请以团队的形式申请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附件一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

 

按照学校关于做好2022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精神(院教务【2022】151号),加强对2022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切实做好2022届毕业设计(论文)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根据《湖南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湖工教【2015】43号)相关规定,为确保我院毕业生能按照专业培养计划和学校教学目标管理的要求,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经学院研究,决定成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

 长:陈 敏、黎

副组长:高为民、李泽军、唐琨皓、李玉秀

:刘 君、戴成秋、曾利军、陈纪铭、罗丹霞、曹水莲、常赟杰、戴慧敏

肖丽梅、喻双江、黄

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全面领导、协调、完成学院毕业设计的各项工作;研究解决毕业设计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戴慧敏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工作职责:负责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的具体事务性工作;研究制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体方案和阶段性安排;落实各阶段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安排;协调处理各部门、各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关系;调研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等。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11021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