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颖,女,汉族,共青团员,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1802班学生,曾担任班级生活委员、创新创业学院学生助理总部长、校众创服务中心会长等职务。带领湖南工学院产品设计、工业设计和工商管理等多学科专业大学生一起创建沐衡文化创意工作室。在校期间,她荣获校级一等奖学金1次、毕业生就业创业学生志愿服务先进个人1次;在各大赛事活动及部门工作中荣获“优秀部长”“优秀助理”及“优秀工作者”共11次;创建沐衡文创创新创业团队,注册公司并入驻校级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作为项目总负责人,完成2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荣获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红赛道校级一等奖、开展2项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荣获校级优秀服务团队、优秀成果、优秀品牌、优秀个人等荣誉,并被湖南日报—新湖南、湖南教育网等新闻媒体平台报道。
图 1 王冬颖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时期,作为一名爱国爱党的青年大学生,她带领团队走进乡村,向农民学习“田间地头的”生产理论知识,开展田野调查和农业科普知识讲座,进行农产品推广推介等一系列服务,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为乡村振兴做贡献。在组建实践团队时,她坚持将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结合学院学科特色选拔相关专业的学生,全面提升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在衡东县,她带领团队深入有着丰富红色故事的街道和内涵文化特色遗迹的吴集老街。在栗木乡,通过与乡政府充分沟通,她组织开展了建设文明乡村的专题讲座,并将传统文化、医疗急救知识、防诈骗、劳动教育融入其中。现场一位老爷爷说:“这个活动还是很有意义的,希望你们多来这里宣讲。”在拥有非遗保护项目“大桥剪纸”的三樟镇大桥乡,她带领团队多方合作,访问当地乡民,针对“大桥剪纸的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意识”等方面的开展问卷、访谈调研。在三樟镇,他们参观了大桥剪纸“博物馆”,并了解到,目前大桥剪纸的传统技艺大多留存在几个70岁以上的老艺人手中,面临后继乏人失传的危险,亟待予以抢救、保护。顿时明白,当代大学生应该肩负传扬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多探寻没落优质的文化内涵,让它重新焕发新活力。在衡东县栗木乡紫岗村调研中,他们深入乡村访谈,了解农产品茶油的制作与加工,并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帮扶衡东县农作产品的经济发展。
图 2 下乡寻找大桥剪纸
南岳衡山作为衡阳市最具有标志性的地区之一,被称为“文化奥区”。她带领团队前往南岳衡山进行考察,在忠烈祠、民俗文化城、祝融峰等主要景点,实践团根据不同年龄与职业的游客、商人进行了市场调研,了解衡山红色文创产品的市场需求与现有商品的满意度。根据此调研,团队开发设计了一系列衡山红色文创产品。
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团队增长了见识、积累了素材,为后期挖掘特色文化内核,开展相关的专题文创产品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团队已开发衡山祝融祝火火IP形象开发、红色衡州、衡州窑瓷、南岳风景、莲湖湾荷叶茶、莲湖湾莲子冲剂、湖工校园等文化主题产品设计。工作室还与多个组织、乡村和企业达成合作战略协议,对于发展衡山旅游、南岳红色、地方非遗、乡村振兴和校园文创等文化创意传播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