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应急志愿者小组以“普及应急知识、提升自救互救能力”为核心目标,组建8支专项科普小组,在校园及周边公共场所关键区域同步开展应急科普实践活动。各小组围绕地震应急、急救技能、志愿服务规范等主题,借助易拉宝展示、现场实操讲解等形式,为师生及社区居民送上实用“安全指南”,以专业行动诠释了应急人的责任与担当。
此次实践活动场景覆盖广、分工精准。8支小组按预设时间与地点,精准对接不同人群的安全知识需求:第一组在湖南工学院西门外,以“居安思危,震时有序 —— 社区地震应急自救互救能力提升行动”为主题开展科普;第二组在南门外,聚焦“应急志愿者科普:守护生命的‘第一响应人’”;第三组在衡阳市游泳馆健身中心,围绕 “心肺复苏” 等急救技能展开细致讲解;第四组在衡阳市体育馆开展 “建筑物坍塌应急处置科普”;第五组、第六组、第七组分别在学校图书馆门口、创业园、邮政门口,开展应急知识普及与应急技能教学;第八组在 A 区顺枫食堂,同样围绕急救技能进行讲解。8支队伍的科普内容覆盖“事前预防、事中应对、事后处置”全链条,兼具专业性与实用性。不少参与者反馈,通过活动切实掌握了心肺复苏、地震自救等 “救命技能”,也对应急志愿者的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应急志愿者小组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实践+科普”模式,推动应急知识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为构建“人人懂应急、人人会应急”的安全环境贡献专业力量。(文/李广利 图/陈帅 审稿人/一审:李广利 二审:周丹 三审:赵晓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