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赴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精准扶贫背景下乡村建设成就”暑期观察团“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题报道(三)

时间:2019年08月06日 00:00  浏览:

 

紫霞湖——因地制宜创造独特魅力

 

2019年7月9日今天下着绵绵细雨我们一行人来到了湘西花垣县的紫霞湖,探访如何因地制宜的去精准扶贫。花垣县是苗族聚居县,素有“百里苗乡”之称。2018年,该县以边城茶峒、古苗河、紫霞湖、蚩尤部落群、崇山老卫城5大旅游板块为重点,落实四大举措,有序推进旅游和农业的跨界融合,发力全力旅游,助力脱贫攻坚。完善核心景区建设。以“五大板块”为核心,带动县域旅游发展。边城茶峒风情小镇启动曲乐新区、茶峒老区、新老景区连接线建设,完善曲乐新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致力打造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古苗河湿地公园与花垣河沿河风光带连接,开启第一环运营,完成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第二环道路建设及景观景点建设,申报3A级景区。继续大力招商引资,加大“蚩尤部落群”开发力度,打造十八洞、金龙、芷耳等特色苗寨乡村游品牌,促进乡村游强品质、上档次。推进紫霞湖环湖旅游公路产业连接线等建设,加快崇山红石海、游步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开展苗族赶秋、苗族古歌、唱苗歌、打鼓舞、相亲会等特色文化活动,把苗族文化融入到旅游项目开发、旅游活动策划、旅游景区建设上,丰富文化旅游“全城”和“神秘”内容,致力打造“蚩尤故里 书里边城”。加快推进文化产业提质升级,科学规划布局蚩尤文化旅游创业产业园,全力以赴、培育及打造一批文化旅游产业市场主体和企业主体,重点提质一批苗族特色演艺项目,举办一批精品传统节庆活动,打造蚩尤文化旅游特色品牌。而苗族长期以来以蚩尤为祖。苗族川黔滇方言区,流传有“格蚩爷老”的传说。“格蚩爷老”又译“格蚩尤老”,“格蚩”,意为爷爷、老人,“爷老”是英雄之意。  

紫霞湖位于花垣县中部,地处素有华中“植物基因库”美誉的武陵山脉核心带,水面面积近667公顷,库容1.1亿立方米,是古苗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核心区,上下绵延近20公里,这里风光秀美、生态完美,民族文化浓郁。

为了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所靠拢,花垣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大力推行特色农业发展,

让特色农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撑点”。该县按照“因地制宜、选优发展”的原则,通过各种方式引导村民发展特色农业。如今,“样多效快、品高质优、经济环保、四季飘香”已成为花垣县特色农业的亮点。面积庞大的花垣,因地处紫霞湖胜景的优势,其特色农业发展和生态旅游一脉相承,当地村民由传统农业向花卉、水产等多元化生产转型,草莓、黄桃、猕猴桃等特色采摘园,已成为周边三省边区村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而德农牧业等大型养殖企业则为紫霞湖游客们带来一份烤全牛、烤全羊的乐趣,紫霞湖一带的村民因县里特色农业开发带来的旅游效应而致富。该县财政先后投入资金5462万元,用于扶持湘西黄牛、蔬菜、猕猴桃、生猪、肉鸽、茶叶等特色产业开发。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274家,种植商品蔬菜6.8万亩,罗汉果、金银花、黄桃、猕猴桃等特色种植达8.8万亩,烟叶种植达3.26万亩,家鸽养殖达32万羽,家猪、山羊、湘西黄牛等养殖达10万头以上,特色农业为村民增收节支达亿元以上,而当地村民的生活也随之发生可喜的变化。

北京瑞宝国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花垣县人民政府在京正式签订紫霞湖文化旅游建设项目合作协议书。该项目总投资300亿元,将依托去打造“世界一流田园都市”的全新理念,围绕中华文化产业园、农林牧新农庄、休闲旅游、生态及养生养老六大项目,综合打造世界一流的“田园都市”旅游休闲度假景区。瑞宝控股将依据其 “新城市”理念,拟将花垣县紫霞湖作为瑞宝首项在国?重点打造的“田野都市”顶级设计项目。将投资数百亿元与花垣县政府共同开发以紫霞湖为核心的花垣县世界养生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据了解,瑞宝控股是经国务院直接批准成立的国家级重点公司,在核能、清洁能源、经贸等诸多领域代表国家开展对外合作,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窗口。湖南康汇是专业从事生态修复、园林景观建设、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企业,在生态环保行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这两个企业与花垣合作,分别打造以紫霞湖为核心的世界一流“田园都市”项目、组建十八洞生态环境发展有限公司,成为花垣招商引资的重头戏。

    探访过后我们淋着小雨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路上听见悦耳的布谷鸟叫声,看见一片片农民种的苞谷地,湘西特色的房子,还有在自家门前玩闹的小鸡,淳朴的人安逸的景,让人心中平静而又美好。相信随着时间慢慢的推移湘西会发展的越来越好拥有属于湘西的独特韵味。摆脱贫困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医疗救助保障水平低,如何有效遏制和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已成为我省推动精准扶贫急需解决的难题。据资料了解到,当前,精准扶贫工作进入到“啃硬骨头”的攻坚期,国家正在探索对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开展救助。高度重视医疗救助在精准扶贫攻坚中的制度性功效,将促使城乡医疗救助在全局高度、政策目标、政策绩效三个层面发生根本性转变。(文/赴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精准扶贫背景下乡村建设成就暑期观察团通讯员李珊)

 

版权所有@湖南工学院 |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衡花路18号 | 邮编:421002

湘教QS3-200505-000096 | 湘ICP备 11007652号  湖南工学院智慧校园建设与管理中心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