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二O二三年第一期——2023年“一校一书”荐读书目

浏览数:次 发布时间:2023-03-28 打印本页

1、《中国的经济制度》 张五常 著

《中国的经济制度》深入浅出地解读了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惊人奇迹和骄人成果,完整地阐释了对于中国20世纪90年代经济迅猛发展的根本原因。作为张五常对西方经济学和中国经济制度潜心研究后收获的精华之作,书中凝结了近几十年来,他长期深入调查和思考的成果。张五常持续关注中国的经济改革,致力于佃农分成、公司性质、合约理论等研究。他从合约约束竞争的角度出发,将中国的经济制度看成是一个庞大的合约组织,提出了中国地区竞争的特点是县际竞争,并对由县一级行政区划引发的经济现象做了合理且详细的论述。这一分析触及了制度经济学一个没有人到过的高度。

2、《红星照耀中国》 [美]埃德加·斯诺 著

又名《西行漫记》,本书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本书是西方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部采访记录,也是新闻史和报告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书中不仅记载了大量有关中国红军和苏区,以及毛泽东等革命领导人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出了客观的评价。由于其对历史的权威记录,以及对历史趋势的准确预见,本书成为风靡全球的经典名著。

本书以“华尔街体”写作方式,局外人的视角写出了当时陕北红色中国地貌、人情、制度和领导人的许多细节。里面有关领导人的生活、战斗经历十分鲜活动人,有说服力。斯诺作为一个西方记者,客观并且真实地记录下了长征时期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这部作品是一篇报道性文学,斯诺将其自身实地进行的采访,所见所闻甚至是所想所感,向更多的人讲述了这一时期的中国历史。

3、《乡土中国》 费孝通 著

该书是费孝通先生的社会学名著,根据其19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一课的讲义整理写成,收文14篇。

本书是作者在社区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探讨中国社会结构的著作。分别从乡村社区、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等各方面分析、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本色。是中国社会研究的一部比较成熟的作品。

4、《Chat GPT:AI革命》 刘琼 编著

ChatGPT是由OpenAI公司研发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它可以进行自然语言文本的理解和生成。ChatGPT的出现让计算机能够更加自然地与人类进行对话,这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人机交互从此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ChatGPT,介绍ChatGPT的相关概念、技术原理和实际应用,并探讨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前景。全书共8章,可划分为“ChatGPT是什么”、“ChatGPT怎么用”和“ChatGPT能带来什么”3个部分。

本书旨在为对ChatGPT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份较为全面且通俗易懂的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意义和影响。希望本书能为读者带来关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新思考,激励更多人投身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5、《苦难辉煌》金一南 

20世纪在世界东方,ZUI激动人心与震撼人心的,莫过于中华民族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在这一命运形成过程中,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联共(布)与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这四大力量,以中国大地为舞台,发生了猛烈碰撞。

震撼世界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正是这四股力量在中国大地思想冲突与实力较量的结果。

只有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历程,才能深刻理解胜利的必然性。本书全景式的揭示和剖析了在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在生死攸关之际通过万里长征的炼狱,通过严酷的围堵、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无情的叛变形成的地狱之火,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浴火重生。中国共产党人以义无反顾的顽强、前仆后继的牺牲、不屈不挠的坚韧取得了革命的成功,从苦难走向辉煌。

6、《数学之美》 吴军 

数学既是对于自然界事实的总结和归纳,又是抽象思考的结果。在《数学之美》里,吴军博士集中阐述了他对数学和信息处理这些专业学科的理解,把数学在IT领域,特别是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信息搜索等方面的美丽之处予以了精彩表达,这些都是智能时代的热门技术话题。

本书还用了大量篇幅介绍各个领域的典故,是文科生也可以看懂的科普读物。成为一个领域的大师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其必然性就是大师们的思维方法。通过本书,可以了解他们的平凡与卓越,理解他们取得成功的原因,感受那些真正懂得数学之美的人们所拥有的美好人生。

7、《理想国》 [古希腊]柏拉图 著

本书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创作的哲学对话体著作。全书主要论述了柏拉图心中理想国的构建、治理和正义,主题是关于国家的管理。

《理想国》一书是柏拉图的代表作,涉及到了政治学、教育学、伦理学、哲学等多个领域,思想博大精深,几乎代表了整个希腊的文化。

8、《朱德传》 金冲及龚希光  

《朱德传》记述了朱德伟大光辉的一生。朱德一生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几个历史时期,是中国近现代革命史的见证人。他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对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高尚品德和伟大人格,更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9、《杜甫的五城》 赖瑞和 著

杜甫本人并未踏足的五城,却成为一位唐史学者内心深处执著的理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赖瑞和先生以一颗赤子之心踏上杜甫诗中的土地,足迹所至已远不止五城,而是遍及全中国,不仅圆了自己的梦,还留下了一个个珍贵的、人情味十足的故事。

杜甫有“诗史”之美誉,而《杜甫的五城:一位唐史学者的寻踪壮游》作者赖瑞和先生文中的风土人情、生活细节,尤其是以一个海外华人的视角观察刚刚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大陆的社会图景、人生百态,亦可称为,史笔。

10、《道德经》 老子 著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分“道经”“德经”上下两篇,共八十一章。它不仅是道家(包括道教)代表作,而且还被尊为诸子之首、万经之王。《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多字,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哲学、政治、军事、教育、人生处世等各方面智慧。《道德经》把人放置于大自然这一无限的时空中去探求人与自然、人与人、身与心之间的关系,通过逆向思维,提出了许多为时人所忽略的重大问题。在本体论方面,老子提出了其思想体系中的最top概念“道”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德”。“道”是天地间所有规律、真理的总称,是整体,是客观存在;而“德”是指具体事物的规律、本性,是个别,是主观存在。在方法论方面,《道德经》重视辩证地去观察、处理问题,认识到有与无、高与下、前与后、好与坏、善与恶等事物都是在相互对立中才能出现,并由此提出“无为”方能“无不为”的政治主张。《道德经》治国的核心理念是“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向往“小国寡民”社会,还提出诸如反对苛政暴敛、保证百姓温饱、维护社会安定等一系列具体的政治措施。《道德经》的人生哲学,主要是引导人们贵柔守雌、和光同尘、知足抱朴,恢复到无知无欲的婴儿状态。

《道德经》作为道家最重要的典籍,对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儒、道两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不仅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心理品格,甚至对于整个民族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的形成,都起到了主导作用。可以说,不了解儒、道两家,就不了解中国的过去,因而也无法深刻理解中国的今天和未来。《道德经》对世界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11、《爱的艺术[美]艾里希·弗洛姆 著,刘福堂

爱是一门艺术吗?回答是肯定的。因此,它需要知识和努力。——艾里希·弗洛姆

在《爱的艺术》这本书中,弗洛姆认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弗洛姆进而提出,爱是一门艺术,要求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在这里,爱不仅仅是狭隘的男女爱情,也并非通过磨练增进技巧即可获得。爱是人格整体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就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着有益的目标迈进。

12、《三十六计》 李大成 编

《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一部兵书。它流传久远,集历代韬略、诡道、兵法之大成,被历代兵家、政治家广为援用,素有“谋略奇书”之称,是我国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三十六计(国学经典全注全译)》不仅是中国古代军事指挥理论的经典之作,而且其思想早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现代人的谋事为人、经商从政都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13、《中国通史》 吕思勉 著

这部《中国通史》是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成为“孤岛”之际,吕思勉先生为适应当时大学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

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是中国文化史,借鉴古代史书的典制体,按章节分为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等十八个专题,内容之广泛,完全与今“大文化”涵义相合;下册是中国政治史,从民族起源开始,按时序叙述历朝历代史事直至民国开创。浓缩中国五千年历史于一书,仅用三十八万字。

14、《人类群星闪耀时》 [奥]斯蒂芬·茨威格 著

作者茨威格以诗人和艺术家的笔触,对历史真相的尊崇,以其完全个人的独特视野创作而成。

十四个故事,横跨不同时代和地域,虽然篇幅精短,但内容丰富完整,既保留了事件发生时的种种细节,也凭借茨威格深厚纯熟的笔力,展现了以旁观者视角面对这些关键时刻的复杂情绪:对悲剧英雄命运的关注、共情、怜惜,对造物主的敬畏,对人在有限生命中具备的神性,迸发的创造力的肯定以及对人间正义价值的遵照和捍卫。遥远如古罗马政治家、演说家西塞罗在面对恺撒遇刺、局势混乱时的犹豫不决;又如极富戏剧性的瞬间,格鲁希墨守成规而造成拿破仑滑铁卢的失败以致影响了之后的整个欧洲历史……

十四个生死攸关、超越时代的故事,如群星般璀璨而不渝地照耀着暂时的黑夜。

15、《走进草书》 单卫国 著

作者从文字的起源与演变、草书的孕育形成及其发展、草书实践、草书技法等不同方面,深入剖析,追溯上古文字源流,揭示书体在演变过程中所呈现的显著特征,从而给出当今草书形成的始末。作者以当今文字书体的发展轨迹为主线,以历代名家名帖为例,进行参照比对。又以草书飘逸灵动、朴拙厚重、刚柔相济、疏密相间的丰富变化等,多角度阐述了草书艺术的深层内涵,从审美角度给以“以技入境”的系统性诠释。该书图文并茂,令人在雅俗共赏之中悄然走进了“草书”世界,领略草书的奇绝之美。

16、《传习录》 [明]王阳明 著

“传习”一词,语自《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传,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习,不仅仅指学生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进行学习、温习,更是践习。

全书采用学生问,王阳明答的形式展开,又收有一些书信,内容丰富,王阳明的主要哲学观点,“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和“万物一体”等, 在《传习录》中均有体现。

王阳明心学是中国心性儒学的高峰,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说:“有明之学,至白沙始入精微,......至阳明而后大。”

钱穆认为,《传习录》是中国人必读的七部经典之一。梁启超称,学阳明先生思想,应读《传习录》。

17、《中国大历史》 黄仁宇 著

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作者倡导“大历史”(macro-history),主张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纳领,然后在与欧美史比较的基础上加以研究。

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过去150年,中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从一个闭关自守的中世纪国家蜕变而为一个现代文明的国家,影响到10多亿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与衣食住行,其情形不容许我们用寻常尺度衡量。

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又使其在中国大地上落脚。

18、《梁永安:阅读、游历和爱情》 梁永安 著

我们被指责内卷,又被指责躺平;我们被贩卖孤独,又被推销爱情;我们被推向对立,又被斥为无情……

有人问,这代年轻人怎么了?可是,我们也想问,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地生活?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从阅读、游历、爱情、工作、女性、自我、修养、孤独、人格、社交等15个主题切入当下青年群体的时代症候,期望与青年人一起突破对问题的单一认知,体会到生活的无限可能与多元价值。

19、《曾国藩家书》 [清]曾国潘 著

《曾国藩家书》记录的是曾国藩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的种种实践与思考。有学者曾说过:“曾国藩之于后人的最大意义是,他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一个中人,通过‘陶冶变化’,可以成为超人。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真诚地投入自我完善,他的本领可以增长十倍,见识可以高明十倍,心胸可以扩展十倍,气质可以纯净十倍。”

《曾国藩家书》真实、诚恳,并且有强大的精神力量。

20、《旗帜的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逐梦太空》 

赵小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以“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进行了逐梦太空的伟大奋斗,取得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探火、北斗导航为代表的辉煌成就,在空间技术领域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旗帜的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逐梦太空》立足大历史、放眼大时代,系统回顾党领导人民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峥嵘历程,深情讲述一代代航天人高举旗帜矢志自立自强、强根铸魂勇攀科技高峰、团结奋斗托举强国梦想的生动故事,全面展现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的发展图景与宝贵经验,带领读者读懂中国航天、领略百年风华、感受“旗帜的力量”。

《旗帜的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逐梦太空》史料翔实、内容丰富,站位高远、视角宏阔,字里行间充满了力量,是一部深度解读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力作。

21、《未来教育:教育改革的未来》 赵慧 

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学生、教师、家长在人工智能时代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未来,人工智能与教育相结合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怎样利用好新技术,使其为教育服务?宏观和微观的双重角度解读,展现了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描绘了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发展的蓝图。


22、《工作的意义: 从史前到未来的人类变革》 [英]詹姆斯·苏兹曼  

人类从何时开始工作的?人与工作的关系发生过哪些改变?人被当作生产力工具投入经济增长,又是怎样形成的?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剑桥大学的人类学家詹姆斯·苏兹曼绘制了一幅宏大的工作简史。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直到智能化的人类未来,挑战了关于工作变革与人类进化的一些深刻的假设。他融合了人类学、进化生物学、物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表明虽然我们费尽心力通过工作寻找快乐的意义和目的,但是早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过上了工作时长远少于现在但是足够充裕且闲暇的生活。当代社会将人物化为工具,鼓励持续工作以满足经济不断增长,究其原因,就在于稀缺经济学的引导。人们担忧资源稀缺,因而勤奋工作变得重要,人也变得越来越忙碌。

苏兹曼认为,自动化技术的到来使我们再次处于历史上一个相似的变革时期。如果机器人代替人去做重复性的工作,那么人该做些什么才能更有价值。他认为自动化将改变人与工作的关系,他并不主张回到原始社会这种激进的观点,而是希望我们能够以“富足的原始社会祖先为借鉴,思考人之所以为人,而不是工具的意义。这种从工具人思维向“Human Being”的转化,才是他写作本书更真切的建议。

23、《最好的告别》  [美] 阿图·葛文德 著

当独立、自主的生活不能再维持时,我们该怎么办?在生命临近终点的时刻,我们该和医生谈些什么?应该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对于这些问题,大多数人缺少清晰的观念,而只是把命运交由医学、技术和陌生人来掌控。

影响世界的医生阿图•葛文德结合其多年的外科医生经验与流畅的文笔,讲述了一个个伤感而发人深省的故事,对“在21世纪变老意味着什么?”进行了清醒、深入的探索。

本书富有洞见、感人至深,并为我们提供了实用的路线图,告诉我们为了使生命的最后岁月有意义,我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24、《天地人生:中华传统文化十章》 王蒙 著

本书围绕生死、天地、修身、君子、劝学等十大核心概念,以作者近九十年人生阅历、六十年潜行研习为基础,秉持亲切生动的文笔、率真幽默的风格、深情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解读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本书在内容方面绝不故作高深,而是从浩如烟海的中华古籍中抽丝剥茧,带领我们发现国人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准则的源头,学习古圣先贤的人生智慧,开启当代生活的全新天地。这是一次中华传统文化的关键词解读,一本饱含人生阅历的智慧之书,一剂治愈精神焦虑的处世良方!

在此书里,以天地人为源头,以人的生活为本体,以文化为汹涌奔腾的巨流。生活来自天地大千世界,文化是大千经验、大千学问、大千智慧。

归根结蒂,这是一本努力让文化回到生活的书,让古代与现代尽可能接轨的书,让生活之路受用文化滋养的书,让高大上的人物和传统文化与人们贴近的书。

25、《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 著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陈寅恪评此书,赞为“取材谨严,持论精确”。本书基本架构已为中国哲学史界普遍接受,许多观点(如名家应分为惠施之“合同异”、公孙龙之“离坚白”两派;二程思想不同,分别为心学、理学之先驱;又如程朱异同,陆王异同,朱王异同;等等),均发前人所未发,在学术界享有盛誉。

26、《习近平走进百姓家》 本书编写组 编

《习近平走进百姓家》通过32篇采访文章,生动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期间,推开一扇扇百姓家门,问生计冷暖、察民情民愿、讲惠民政策的感人故事,生动刻画了“人民领袖爱人民,人民领袖人民爱”的感人场景,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有助于激励千家万户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27、《可爱的中国》 方志敏 著

《可爱的中国》收录了方志敏烈士狱中作品十一篇:《方志敏自述》《可爱的中国》《死》《清贫》《狱中纪实》《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遗信》等。文中洋溢着为国为民献身的爱国思想和爱国热情,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和意志。是对青少年和广大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不可多得的教材。

28、《品读红色家书》 吴青岩 主编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中,无数志士仁人告别父母,远离亲人,走向战场。在紧张的工作与严酷的战斗间隙,他们将对亲人的思念付诸笔端,写成一封封充满亲情、激情与爱情的家书。这些家书或柔情似水,或豪情勃发,是革命者与亲人间的心灵交流,承载着战火的记忆,诉说着无尽的思念,寄托着殷切的祝福。它们是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留给后人的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今天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本书精选了百余封红色家书,时间涵盖了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写作这些家书的人们,都是那个时代一些重大事件的见证者、亲历者,他们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向亲人诉说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历史事件。可以说,这些家书记载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是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献,是一部书信体的中国民族解放与人民革命的历史。

这一封封红色家书,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一个道理:革命者最讲亲情,最懂真爱。即使天各一方,生死攸关,他们仍惦念着白发双亲,牵挂着妻子儿女。这些红色家书是一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人生宝典。它告诉人们应当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29、《时间的宝藏:趁着年轻,谈谈养老》 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老龄化已是大势所趋,我们对此就束手无策吗?

韩国、日本、新加坡……多角度展现一些已经进入“老龄化高原”的国家和地区努力摸索的身影,并针对老年问题给出多种财务安排。

如果把老龄化当作人类文明的一个必经阶段,那么,至少,当世界终不可避免地变老时,我们已经开始为之做出准备。

30、《家山》 王跃文 著

“无双毕竟是家山”。一部《家山》,是对故乡的漫长回忆,是和父老乡亲隔着山水的欢谈,重新发现并确认了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指归。

中国,我们的乡土,在巨大的历史变革中,怎么创造一个新的生活,我们在创造这种新的生活的时候,创造资源在哪里,我们怎么有力地运用这种传统资源,王跃文的创作给予了提示。

版权所有@湖南工学院 |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衡花路18号 | 邮编:421002 | 邮箱:nic@hnit.edu.cn          湘教QS3-200505-000096 | 湘ICP备 110076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