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本站首页 > 新闻快讯 > 正文

【聚焦“十三五”专题访谈】:努力培养“三重一高”应用型人才

浏览数:次 发布时间:2017-06-13 打印本页

“十三五”时期既是学校提升人才培养核心竞争力,实现在新一轮高校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机遇期,也是学校人才培养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各种内外部矛盾的凸显期。如何全面实施“十三五”期间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规划,进一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带着这些问题,校报记者采访了教务处处长何建雄。

  

记者:何处长,您好!“十三五”期间,提高质量和内涵发展将成为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发展的主题,您认为,我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面临怎样的发展环境?

何建雄:“十三五”时期学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总体上仍处在一个上层次、上水平的爬坡阶段,但又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当前从教育理念、政策导向、区域发展、高校竞争和自身发展各方面看,我校人才培养都同时面临机遇与挑战,因此我们将抢抓机遇,围绕“大学的育人作用”和“高校人才培养能力”这个中心工作,按照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局面、新要求,淡化功利心态,强化内涵建设、引导特色发展、突出教师学生双主体、注重教育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建立与完善本科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把人才培养工作做实、做细、做精。

 

记者:“十三五”期间我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呢?

何建雄:十三五”期间我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发展目标简单地说就是抓住一条主线,实施两项改革,实现四大提升。具体地说抓住一条主线即“三重一高”应用型人才培养。实施两项改革即课程重构与校企合作。四大提升即办学基本条件显著提升、多元化双结构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记者:能否描绘“十三五”期间我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

何建雄:专业建设方面:学校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科发展的实际,适当增加新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发挥比较优势与地缘优势,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和专业特色培育,建成10个校级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3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3个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力争立项建设省级综合改革示范专业和省级特色示范专业各1个,使学校人才培养社会适应性不断增强。

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方面:建成1-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或资源共享课,2门左右国家级规划教材,1-2门省级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开发30门校级网络课程;力争建设1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施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开放式示范课堂计划”,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增加具有行业背景和行业经验教师数量,使“双结构”教师比例大幅增加,进一步增强教师实践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培养1-2个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和特色专业带头人与骨干团队。

教研教改方面:承担2项左右国家级教研教改课题,100项省级教改立项项目,争取省级教学成果获奖5项以上,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奖实现新的突破。

实验实习方面:建成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3个省级优秀实习教学基地。

 

记者:“十三五”期间我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改革举措是什么?

何建雄:2017年2月18日,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了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对新时期工程人才培养进行了热烈讨论,正式提出“新工科”概念,共同探讨了新工科的内涵特征、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选择 ,并达成共识。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工程教育。2016年,工科本科在校生521万人,毕业生119万人,专业布点17037个。工科在校生约占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三分之一。我校现有38个招生专业,其中26个为工科专业,工科学生占在校学生的比例为三分之二,工科专业的工程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校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因此,“十三五”期间我校要围绕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结合自身优势,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技术创新要求,进一步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推动工程科技人才培养。

“十三五”期间我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和的改革举措主要表现为六个方面:一是持续推进特色专业集群建设;二是大力加强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三是不断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四是加快教师队伍建设;五是加强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研究;六是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记者:如何来持续推进特色专业集群建设呢?

何建雄:一是根据地方主导产业链整合构建专业集群。二是发挥重点专业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特色专业集群建设。三是完善专业建设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记者:请问怎样大力加强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

何建雄:为进一步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学院关于教学改革的部署,各学院课程建设根据自身专业特色,了解适合学生的专业岗位,根据社会岗位领域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需要,将岗位能力转化为专业能力,然后将专业能力分解成若干个能力要素,确定能力要素对应的知识点,再将相关联的能力要素对应的知识及知识应用重构组成模块,最后将覆盖该专业能力的所有模块组合成本专业课程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具体来说,为大力加强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打造以“能力为本位”的应用型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3平台2模块”的课程体系。二是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和校企合作课程建设,重构课程教学形态,使“传统教育”向“互联网教育”转变。到2020年,学校建成100门左右校企合作课程。三是加强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教材开发建设,聘请行业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与教师合作编写专业课程教材;通过课程资源库的开发和利用,选用和编写一批适应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的配套教材。

 

记者:如何不断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何建雄:一加强制度建设,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二是加大教学投入,改善实践条件,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三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创新创业团队,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四是加快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记者: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基础实、技术精、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那么如何加强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研究及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何建雄:加强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研究。一是鼓励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研究,以教研促教学;二是充分发挥教研室基础堡垒作用,组织各教研室定期开展自主教研活动或主题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带动教学研究与改革;三是加强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与管理。“十三五”期间,拟立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200项,承担省级教改立项项目突破100项,实现国家级教研教改课题零的突破;力争省级教学成果获奖5项以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实现零的突破。

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一是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强化院部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双基”建设(基层教学管理组织和教学管理基础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教研室、实验室职能。二是加强学风建设领导,明确校、院、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在学风建设中的职责,形成学风建设的合力;三是全面分析教学质量生成过程,寻找保障质量的关键控制点,运用制度、程序、规范、文化等实施控制, 构建质量保障体系持续改进与提高的闭环自适应系统,全面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四是进一步健全教学质量保障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优化工作流程,保障教学运行,实现教学运行执行与监督两条线。五是积极开展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建立毕业生质量社会评价与反馈机制。(校园记者周丹、中云)

关闭


湖南工学院“十三五”规划编制与综合改革办公室版权所有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湘教QS3-200505-000096 | 湘ICP备 11007652号 湖南工学院网络信息中心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