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智能制造与机械工程学院2022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2年12月25日 编辑: 点击:[]


2022年智能制造与机械工程学院在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依据《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及《湖南工学院2022年党政工作要点》等文件要求,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持续深化“以本为本”的教育思想,扎实推进“四个回归”的具体工作。本年度学院工作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为契机,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抓手,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改革教学模式,丰富课程形态,党的建设、教育教学、学科科研、学生管理等各方面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党的建设

1.1 政治建设

学院党委自觉加强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明显提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捍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的行动更加坚决。坚持管方向、管大局、管干部、管人才、管意识形态,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更加有力。切实加强了对教育教学、学生工作、师资建设、学科科研等各方面工作的领导。

1.2 理论学习

学院党委严格落实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定,全年开展中心组学习10次,重点针对全国“两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了深入学习,在学思践悟中筑牢了理想信念,坚定了初心使命,汲取了奋进力量。

1.3 班子建设

学院领导班子以舍我其谁的政治担当落实主体责任,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学院各项事业发展。学院党委认真贯彻二级党委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议议事决策制度,全年召开8次党委会及20次党政联席会均坚持了民主集中制,落实了“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和主要领导末位表态等民主决策制度。坚持党内民主生活制度,严格执行“双重组织生活”制度,班子成员和谐共事、互相补台,领导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1.4 基层组织

学院党委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组织路线,坚持“书记抓、抓书记”,构建了党委抓总、层层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深入推进基层党支部“五化”建设,根据学校党委组织部的要求,对学院基层党支部设置进行了优化。实施对标争先,朱欢和曾升两位同志被评为湖南工学院优秀共产党员。把好党员发展质量关,全年共发展党员81名,包括1名教师党员;举行了第十四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 152名学员顺利结业。

1.5 意识形态

学院党委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认真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压紧压实意识形态责任。强化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工作群、宣传栏等阵地“三审”管理。加强学生舆论引导和舆情管理,利用课堂、班会、主题团日等活动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防范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对意识形态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早报告,全年无重大政治问题发生。

1.6从严治党

学院党委坚持把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根据《中共湖南工学院党委、党委书记、党委其他成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一岗双责”责任。领导干部严格执行违规收送红包礼金专项整治活动,并签署承诺书。抓作风、严纪律,学院工作作风明显改善,全体教职工签署禁毒承诺书。

1.7 群团统战

深入贯彻省委关于开展基层党组织整建提质专项行动要求,对党员宗教信仰问题进行排查,坚决抵制和预防宗教信仰对大学生群体的渗透和影响。召开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建立民族一家亲的长效机制。积极参加学校工会组织的羽毛球赛、篮球赛、太极拳比赛等文体活动,增强了教职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教育教学

2.1 审核评估

学院按照学校部署的本科教学审核性评估工作的统一安排,精心准备,认真筹划。成立了学院审核评估工作小组;召开全院教职工大会、党员干部大会和学生干部大会,就本科教学审核性评估工作广泛宣传和动员;对学院迎评工作进行了任务分解,责任落实到全院每位教职工。系统整理教学文件、课程考核材料,复查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更新教师业务档案;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学院审核评估工作小组精心提炼,反复修改完善学院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自评报告和凝练学院教学特色工作。

2.2教研改革

全院教师开展了信息化教学改革,刘先兰、张蓉和曹羽鑫分别进行了智慧教学示范案例推广。曹羽鑫博士的教学思政案例,获批智慧树思政教学案例全国二等奖。举办鼎新先进制造论坛进学科专业导论课堂活动广东工业大学管贻生教授,湖南大学曹立波教授和华侨大学邓朝晖教授为智机学子授课。我院积极申报教研教改项目,获批省级重点项目1项,省级一般项目1项,校级项目2项。打造校企合作课程,立项校企合作课程6门,培育课程3门。获批湖南省教育规划课题1项。

2.3教学竞赛

鼓励教师参加课堂教学竞赛、信息化教学竞赛、课程思政教学比赛、教学创新大赛等),组织好院级竞赛,通过比赛教学学习,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在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中,曹羽鑫、张黎科和林伟芬老师分别获得获校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课堂教学竞赛,张娟文、胡小娣和欧阳洪获得校二等奖。教学创新大赛,刘先兰《材料科学基础》教学团队,王小虎《EDA技术》教学团队,分别获得学校一等奖,刘先兰《材料科学基础》教学团队获得省级二等奖。

2.4 竞赛

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第十届湖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得省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获得团体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个人一等奖7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3项;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2.5 创新创业

学院获批湖南省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基地1个,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立项60项,其中国家级立项8项、省级立项21项,校级立项31项。入驻学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项目1项;入驻湖南工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项目7项;;获得2022年湖南工学院综合类创新实践项目立项10项;获得2022年湖南工学院学科类创新实践备案项目8项;获得第八届湖南工学院“互联网+”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学院有4位同学获得湖南工学院创新创业典型荣誉(曾宪琳、易文慧、宋佩文、段世烨)。

2.6专业建设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接受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组进校考察,考查报告结论为:各项标准均达成(部分存在改进问题及关注项),可大概率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自动化2个专业申请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国家一流专业评审,尽管未获通过,但为下一步专业建设工作积累了经验。

2.7 实验室

实验中心设置了机械工程、材料成型、智能车辆工程、自动化及机器人、智能制造5个实验室,配备了5名实验室主任,实验室管理队伍进一步充实。高质完成了2022年度实验教学工作。智能制造工程实验室的建设收尾工作,完成了智能驾驶实验室建设工作,完成了新能源汽车实验室的招标工作,启动了PLC实验室和机电创新实验室建设工作。

2.8 产业学院

积极推进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结合先进制造业发展需要,制定了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方案,联合江苏汇博机器人有限公司共建机器人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学院,通过构建“1+3+1”的模式打造专精特新产教融合载体,即1个专精特新产教融合研究院,专精特新产教融合教育教学资源、实践与实训、创新合作这3个中心, 1个专精特新产教融合智慧云平台,支撑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自动化等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三、学科科研

3.1 学科建设

完成了“十三五”湖南省应用特色学科验收工作,机械工程学科建设成效综合评价结果为比较显著,其中目标达成度中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服务需求和师资水平位于全省应用特色学科第二档次,成长提升度和可持续发展度位于全省应用特色学科第三档次。机械工程学科入选“十四五”湖南省应用特色学科,学科建设各项工作有序启动。

3.2 学科团队

引进邱飒蔚、何术东、夏杰、洪悦、成满平、宋文青6位博士,其中宋文青博士为脱产获得博士学位后回校工作,学科队伍博士增加至31名,建立了汽车用轻合金开发、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零部件数智制造及服役创新、汽车减震系统研发、先进钢铁材料、先进航空材料及其部件绿色制造技术6个科技创新团队,并入选学校第三批科技创新团队。

3.3科学研究

学院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1项(叶拓)、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王小虎)、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3(叶拓、王小虎、王本强)、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1(邱飒蔚)、2022年“芙蓉计划”-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项目1项(王本强)。加大与企业合作力度,新增横向项目46项,进账经费260余万元。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20多篇。

3.4学术交流

学院积极开展学术讲座,举办首届“鼎新”先进制造论坛活动,邀请了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侨大学等高校4名高校专家讲座5场,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湖南宇晖重工等企业2名专家讲座2场,校内专家讲座1场,院内博士开展学术交流10场,在开拓教师学术视野、丰富教师知识储备、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学生工作

4.1 思想引领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思想引领工作。一是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党史党情教育,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动员学生给学校审核评估建言献策。二是多种形式地开展了爱校荣校教育、文明诚信教育、安全文明教育、疫情防控、防范和抵御宗教渗透等主题教育活动。三是引导全院学生深入学习青年大学习,学习率达90%以上。四是推优入党,团组织推荐陈瑜等109名优秀团员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4.2第二课堂

一是开展了丰富的团学活动10余项。主要有雷锋月系列活动,新生才艺大赛,第十五届“读书悦”系列活动、“读懂湖工”朗读比赛、集体观看党的二十大、新生杯辩论赛、主题团日活动、挑战杯院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院赛、“我们这一班”易班风采大赛等。二是在多项文体活动中均斩获佳绩。在校运会上获得男子第一、女子第二,总分第一的好成绩。三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院组织六支队伍,分别奔赴湖南省衡阳县、衡山县等地区,进行实践活动。

4.3学生就业

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通过强化就业指导、拓展就业岗位、畅通就业信息、组织就业专场等方式,保证了2022届毕业生就业率。2022届毕业生总就业人数617人,就业率91.95%,就业率居全校各二级学院第二名,其中考研录取66人,入伍15人,基层就业2人,自主创业5人,灵活就业57人;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如下:机关单位2人,其他教学单位4人,其他事业单位8人,国有企业56人,三资企业13人,其他民营企业410人。

4.4育人成效

自动化2102等5个班级获得校先进班集体,机设2002团支部等4个团支部荣获学校五四红旗团支部,41间学生宿舍评为我校文明宿舍和学习型宿舍。欧阳志等77名同学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黎阳等18名同学获得“李冰”校友奖学金。叶传根等546名同学获校“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荣誉称号,李明龙等68名同学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干”和“优秀团员”,张浩等22名同学获“军训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朱文倩等34名同学获省级、校级及退役优秀毕业生。

五、存在的问题

5.1师资队伍

一是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新工科专业师资队伍薄弱,机械、自动化等专业博士数量较少,部分专业教师队伍断层现象严重;二是教师队伍教学科研能力不足,部分教师安于现状,知识储备难以胜任新专业、新课程的需要,业务能力难以支撑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

5.2 基层组织

一是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学院中心工作中作用发挥不够,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够明显;二是基层教学组织(教学科研办、实验中心、教研室)运行管理不畅,负责人对业务不够熟悉,缺乏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

5.3 课程建设

一是有影响力的精品课程、校企合作课程教少,难以满足工程教育需要和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二是没有建立课程团队,部门课程教学只为完成任务,教学理念、课程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缺少集体研讨。

5.4 实践环节

一是校内实践环节,设备老化,项目过时,实验室开放不够,仪器设备使用率不足,实验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足;二是校外实践环节,学院4个专业实行3+1模式,在学生管理和质量监控方面尚未形成可操作的办法。

5.5 学习风气

尚未形成优良的学风,部分学生学习动机不纯、学习动力不足,混日子、混文凭的现象较为普遍,少数学生自制能力差,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交友、娱乐的关系,甚至沉迷于网络,耽误了学业。

 

智能制造与机械工程学院

2022年12月25日

 

关闭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湖南工学院 |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衡花路18号 | 邮编:421002 

湘教QS3-200505-000096 | 湘ICP备 11007652号  湖南工学院智慧校园建设与管理中心制作维护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