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经验交流 > 典型案例 > 正文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

2024-04-01 吴智 点击:[]

项目名称:“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

单位名称:湖南工学院

项目主持人:吴智

团队成员:娄晓明,王文革,袁龙华

一、项目研究背景

无机非金属材料已成为我国基础建设和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无机非金属材料行业正朝着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功能化、智能化方向转型。而行业的转型必然离不开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人才的支持,如何培养人才以适应无机非金属材料行业发展及转型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另一方面,“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而人才培养是“双一流”建设中最核心的建设任务,要求“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着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双一流”建设的推动对人才有了新的要求,也促使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目前,应用型本科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仍然按照传统工业发展的要求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虽经历了卓越计划1.0及专业综合改革,但缺乏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人才培养系统化研究,依旧只能培养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工艺实践型人才,无法满足无机非金属材料行业发展以及“双一流”建设的需求,因此,本项目以应用型本科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探求“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素质需求的变化,以及如何具体实现面向无机非金属材料行业发展及转型和“双一流”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问题。

不论是从无机非金属材料行业发展及转型对人才的要求,还是从“双一流”建设的需求上看,改革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人才培养模式都十分必要与迫切。

(1)是推进无机非金属材料行业发展及转型的现实需要

随着无机非金属材料行业发展进入以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功能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为特征的“新常态”,行业想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和技术的发展方式与结构进行战略调整,以适应行业转型与改革的步伐,而人才是实现行业转型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培养面向无机非金属材料行业转型的人才势在必行。全面改革和完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是推进无机非金属材料行业发展及转型的现实需要。

(2)是推进“双一流”建设进程的现实需要

“双一流”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一流人才,尤其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密切相关,促进创新人才的发展是高校教育的使命,如何有效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一流人才是高校教育最重要的工作。因此,本项目以“双一流”建设为背景,全面改革和完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为无机非金属材料行业发展及转型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技术支持,而且是推进“双一流”建设进程的现实需要。

(3)为构建适合行业需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理论基础

自建国以来,各高校培养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人才已为我国基础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但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行业转型需求,如何形成适合行业发展及转型需求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研究。本项目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同时结合行业发展及转型需求,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相关问题从学理上予以研究,为构建适合行业需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理论基础。

因此,本项目通过构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人才素质全面发展,满足面向无机非金属材料行业发展及转型、“双一流”建设的人才需求。

二、研究目标、任务和主要思路

1)研究目标、任务

本项目以“双一流”建设为背景,结合我国应用型本科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探讨在行业进入以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功能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为特征的“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实施等方面构建适应无机非金属材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式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优秀人才,为无机非金属材料行业发展及转型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技术支持,进一步推进“双一流”建设进程;为构建适合行业需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理论基础。

2)主要思路

为适应现代建材产业发展,贯彻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湖南省“三高四新”和衡阳市“三强一化”等战略,与南方水泥、海螺集团、中建西部建设等大型建材企业,共建新型建筑材料现代产业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学校为中心的产学研用一体化的“1+N”开放式联盟,多主体共建共管、协同育人,使校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通过校地企、产学研、专思创、学科交叉“四融合”的发展模式,瞄准废弃物建材资源化及绿色功能建材开发等新兴产业,着力打造契合“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新型建筑材料研发和人才培养基地。以工程认证为抓手,建立人才培养目标制修订、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课程达成情况、持续改进等机制,推动人才养模式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构建适合行业需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理论基础。

三、主要工作举措

1)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导向,推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转型升级

根据中共湖南省委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和《湖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十四五”发展规划》,积极对接湖南省和衡阳市先进陶瓷材料等产业链,以传统建材为基础,融合新材料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大力发展新型绿色低碳功能建材,推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转型升级。

(2)强化多主体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借助湖南省硅酸盐学会、湖南省建材工业协会等建材行业协会,联合南方水泥、海螺集团、中建西部建设等大型建材企业,共建新型建筑材料现代产业学院。通过学校-行业-企业多主体联合办学,构建“产学研用”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过程与企业的良性互动,达到教育与产业、人才与市场、学业与就业无缝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

(3) 以“工程认证”为抓手,重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根据工程认证要求,制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与制(修)订实施办法》、《专业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机制。严格按照机制要求,基于学校办学定位,并根据行业需求,修订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重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由单一的专业能力目标向综合素质能力目标转变,建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持续改进机制,更好地保障专业的办学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4)深化产教融合,共建校企合作课程,夯实办学基层

在共建共管共享优质资源基础上,以行业共性的应用技术、工程基础理论和企业个体工程问题为研究出发点、突破口,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明确企业教师主讲课程,设立了《建材法规》、《水泥生产操作技术》等4门企业课程,其中,《工程材料表征技术》为国家一流课程,省级一流课程3门。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指导能力。通过有计划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行业企业实践(挂职)锻炼;加快虚拟教研室建设,加强校企双导师、师生联系;规范校企导师选拔,聘任和退出机制;根据校企双方需要,开展新型建筑材料生产的技能培训等方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提升指导能力。

四、取得的工作成效

(1)专业建设:本专在“产学研用”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下,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3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龙头企业共同组建新型建筑材料现代产业学院并获校级立项。连续两年荣居友会中国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排名(应用型)榜首,挤进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行列。

(2)课程建设:共建校企课程4门。主持湖南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A)1门,湖南省在线精品课程(混凝土工艺学)1门,湖南工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混凝土工艺学)1门,第一参与国家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工程材料表征技术)。

(3)人才培养:学生创新成果丰富,“基础实、技术精、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德才兼备”的特色得到加强。学生获全国混凝土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实践技能奖1项;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2项;省级竞赛二等奖多项;参与教师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学生升学率,就业率位居全校前列。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升学率逐年提高,每年毕业生就业率在92%以上。第三方机构对历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满意度在97%以上,普遍认为我院毕业生“基础实、技术精、能力强、创新意识高”。

(4)理论研究:根据企业需求,结合本专业特色,构建“产学研用”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与人才培养模式相关的机制,完善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为构建适合行业发展及转型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理论基础。以工程认证和新型建筑材料现代产业学院为切入点,完成2022年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5校内外应用和推广情况

1)“产学研用”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被广泛认可,先后有南华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高校同行前来学习交流。

2)共建校企合作课程4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3门,其中《工程材料表征技术》被51所高校9773人选课,《混凝土工艺学》被28所高校5372人选课,为地方应用型高校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

3)2022年,校内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修订工作,按照人才培养模式相关的机制,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已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申请。

五、特色和创新点

(1)建了“产学研用”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以“基础实、技术精、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德才兼备”为特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内涵式发展。

将工程师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贯穿整个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全过程。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实现了理论知识传授、工程思想熏陶、科技创新思维培养的贯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现了理论知识探究、工程复杂问题分析的贯通;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实现了理论知识应用、工程能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成果转化思维培养的贯通。

2制定了适用于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改进机制创新为构建适合行业发展及转型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理论基础。

本专业制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与制(修)订实施办法》、《专业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实施办法》、《专业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工作机制》等机制,充分考虑了学校办学定位、行业、毕业生、用人单位以及企业或行业等利益方面,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毕业要求、持续改进等方面,构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人才素质全面发展,满足面向无机非金属材料行业发展及转型、“双一流”建设的人才需求,为构建适合行业发展及转型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理论基础。

关闭

---校内链接--- 党政办 教务处 人事处 发展规划处 各二级学院       ---友情链接--- 教育部 教育部评估中心 湖南省教育厅 高等理工教育网


版权所有@湖南工学院 |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衡花路18号 | 邮编:421002 | 邮箱:nic@hnit.edu.cn

湘教QS3-200505-000096 | 湘ICP备 11007652号  湖南工学院网络信息中心制作维护